交谈

思想如何可以被评价

思想史,这个词自然会引导到一个形象,含时间变量的连续变化对象。
从微观上说,意识流是一个时间的连续对象。然后思想的交流与叙述乃至表达中的完成,都是在基于这个意识流的基本事件而进行的。

那么在这样一个现象的视角下,思想的评价如何是可能的呢?又该如何进行呢?

要点在:任何涵义,无论借助于什么语言和场景,都是存在一个展开中的既定结构,也就给予了那个结构一个标度。

因此,所谓思想史,本质上是依赖一个非时间性的语义结构,然后该语义结构的随着时间的流变,才构成所谓思想史。

Ken Wilber,东西方交流的一个必然结果

[Ken Wilber|http://en.wikipedia.org/wiki/Ken_Wilber]这个人的出现,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表征了20世纪东西方交流的程度。
考虑一下Wilber的成长历史:首先是西方原生的科学主义,在Wilber那里主要的是进化论,心理学,精神病学这些内容,然后一个20世纪比较重大的契机,是6~70年代弥漫于西方青年的颓废气氛,构成一个反向的机缘,使得东方思想长驱直入。在Wilber那里首先是[道德经|http://krsna.lamost.org/engine/tags/%E8%80%81%E5%AD%90],然后是[Aurobindo|http://krsna.lamost.org/engine/tags/aurobindo]于20世纪初在西方撒下的种子,于是这一路走来,就是现在的Ken Wilber。

很难判断Wilber是否属于西方人士浸润东方思想最深之列,但纯就表述于文字层面的理解程度而言,Wilber至少是前列的。

东西方的隔阂源自哪里

Jaspers在他的Ways to Wisdom的附录里面简短地提到了西方哲学传统里面对于东方思想的一般看法:进入西方的翻译和解说不足以令人认为东西方的思想是一种平行的状态,能够激励西方思想进程的仍然是西方传统里面的观念。

那让我们来看Jaspers叙述的西方观念的一些形态,以具体的作者为载体:

    Plato(B428~B384)-他觉知到当时最深广的可思想的世界,并能够做最清晰的交流,我们从他那里可学到的不是凝固的知识,而是如何进行哲学的思想;
    Aristotle(B384~B322)-我们从他那里学到几乎所有哲学的范畴,他规范了哲学所使用的言语;
    Plotinus(203~270)-独创了真正的形而上学,神秘主义的宁静在思辨中得以交流;

向尼采致敬--寂寞是你的宿命

看见,只是无语
但人的力量,还可以有别出的光彩
那就是激情
尼采,向你致敬,因由你的激情
1883~1885年间,尼采完成苏鲁支语录,固然在他开始作前言的时候,已经对全篇有构想,但随着文字的演进-苏鲁支的堕落,当下的心力才是他主要的依靠。

下面是Lesley Chamberlain著李文瑞等譯尼采传记的一段:
人生已過四十三載,卻如兒時孑然一身

薄伽梵歌.的英译和中译

几年前译过一段薄伽梵歌,有心继续译它。
第二章的链接在底下。

另外Aurobindo的全文英译见:
http://krsna.lamost.org/mind/bhagavad/sri_gita.htm

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尝试的社会化的宗教

[[如何通过社会这种方式来获取人类整体的精神成就?]]

1.宗教的起源;
2.宗教的运行方式;
3.宗教的社会力量;
4.宗教的个人力量。

宗教的古老形态,是一个极端需要谨慎的地域.
可以找到的线索:民间残留,文献,考古。
心理上的线索不可以作为起点,却在某种严谨的程度上可以依循印证。

宗教,如果要发生的话,必然立足于个体,即在个体范畴里面获得一种知识,一种内在的必要性,以及一种大众缺乏因而需要传播的外部必要性。
首先,宗教起源的一个必要基础是知识,而且还不是日常生活范畴的知识,必须是涉及到抽象范畴的知识。
例如下面发现的那个5200年前的脑颅骨,其高超颅骨手术技术,令人很有信心把它放入一个宗教性的场景。

[[山东发现具有脑颅手术痕迹的古人头骨]]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