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及其历史

影子物种之谜

在白人殖民主义时代,骨子里认为白人至上的人应该是大有人在的。甚至到了20世纪,种族歧视乃至纳粹暴行仍然肆虐一时。对于这些人类社会的现象,如果我们只是放在一本历史书里面去看,大概顶多也就是会觉得悲哀。但当我异想开天地把这些现象放到一本生物书当中去看的时候,却突然不寒而栗起来。

从一个假设开始

长颈鹿的自家餐厅

野生的哺乳动物一部分是相对的定居者,那么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这类动物,例如长颈鹿,是否具有私有的概念,以及它如何界定自己的私有财产。动物当然没有货币,也没有工具和家私,它只需要食物,最多再就是一个窝。那么有可能成为其私有财产的就是它的食物产地或者说“餐厅”了。

财产有多少

根据动物具体的食性,一块固定大小的地域所能够持续性产出的食物当然是有限的,那么一个动物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得并维持能够满足自己基本食量需求的产地,就好像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拥有一份能够挣取足够薪水的工作,从而为自己以及家人的餐厅提供足够的食物。当然,我们不能先验地认为动物具有和人一样的智慧,可以用来算计自己所拥有财产的数量,我们能够做的,首先就是实际地观测动物个体的固定觅食区域的大小,再试图归纳出一些可能的规律出来。

蚂蚁的爱国主义误会

孤独的人类常常喜欢把渴求的目光转向其他动物,而人与动物的交流注定是充满诙谐和隐喻的,因为我们在心里知道无论什么动物都是“其实不懂我的心”,而更多的人则宁愿把动物臆想为自己的朋友,以排遣自己生死两茫茫的乡愁,这大概就是宠物的心理来源。不过对于动物学家来说,努力排除臆想,追求对动物的意识和行为有一个恰当的评估,应该是用科学来澄清人类对于芸芸众生、血肉有情的乡愁真相的一个开端。

行为与动机

要理解一个陌生人,我们总是可以从聊天开始。要理解一个动物,我们只有从行为的观察开始。而相对容易理解的行为当然是在我们人类看来动机非常明确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选择要去观察的行为,当然最好是从我们人类自己对其动机就有清晰感受的行为开始。象读书之类极端人性化的行为当然是不可能在动物那里找到的,那么我们不妨选择广大动物们都会有的行为,例如战争,也就是打架,大概是几乎所有动物都本能就会的。

从有丝分裂的现代研究看作为一个模式的细胞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生命周期的一件大事。在其过程中,微管被认为是重要的结构因素。诸多的细节正在逐步揭示出来,但整个预想的模式,代表着目前我们对于细胞的理解,值得回过来看。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如果从现代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命结构的最小线度达到了纳米量级,人的个体则是米级,相距9个量级,再立方一下,则是27个量级,而整个宇宙的星系数量之量级也不过如斯,因此我们审视自己的肉体,真可以像上帝审视自己创造的宇宙星辰...如此庞大的系统,也许我们该反过来问,更加合适点,人有什么理由可以做到不生病呢?
人为什么会衰老乃至死亡呢?这个问题如果也反过来问,答案却并不更显然,人有什么理由非得衰老和死亡不可呢?
如果把问题只是限制在物质的层面,也许答案就是某种描述态度下的无奈;如果考虑到自己这个生命还负载着一种所谓独特的精神呢?

尼古丁的寓意

成瘾性是一个已经有意学究化了的字眼,但还是掩饰不了其中人类的尴尬:我们一有机会就会吹捧意志的自由,声称我们人类因自由心灵而傲立于此物质世界。但,回到座椅,抽出一支香烟,自己可能就知道了,那其实是大话,马克.吐温莞尔一笑:“戒烟其实非常容易,我已经戒了好几百次了。”
人就是一种动物,就是一个物质的结构体系。这点是所谓科学一开始就低调承认的,所以后来人们就更精准地发现了令唱高调者汗颜的,是烟草里面所包含的一种简单的有机分子,尼古丁。
nicotine
尼古丁(nicotine)的分子结构以及它在人脑发生作用的地方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