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根性
来自生理的脆弱
这源于泥土归于泥土的东西
心灵常常是蛮惑地寻求解决
解决它的恐惧疲惫满足痛苦
有人吗
可以不是那样的
泥泞地里站起来。
解决的方案很简易。
就是很简易。
泥土的根性
来自生理的脆弱
这源于泥土归于泥土的东西
心灵常常是蛮惑地寻求解决
解决它的恐惧疲惫满足痛苦
有人吗
可以不是那样的
泥泞地里站起来。
解决的方案很简易。
就是很简易。
是一片麦田
我在那里拾穗
从每一颗麦粒
寻找对你的指向
是一块虚空
没有什么消息
除了虚空自己
可以穿透令一切消失的风
距离。
从此到彼的距离,撑起来,构成这个世界的广漠。
因此,而有此地,我,一个人的自语。
很简单的事情,去看到一个一生。
回头,还有这个自己的,一生。
就是这样的一个滑行。
我想,伸出长篙,抵住宇宙的
灵魂。
一个被称为圣人的人,如果要亲切地看到,需要好几个前提。
一种阅读内典的体验,如果想清楚地表述,也是困难与宛转。
也许借助一点私人经历,可以表达我的亲切。
大概是12年前,恍闷的我站在三角地那个书店里面看到一本小书,《周天集》,一口气似乎是看完了。买回来,就像是拉了一位挚友,把臂而谈,欢畅无比。
然后自然是顺藤摸瓜,寻找一切阿罗频多和徐梵澄的文字。在学校图书馆找到阿罗频多的《The Divine Life》,英语很硬,啃得很少;在北图找到徐在50年代翻译,新加坡出版的《瑜伽论》,好些卷,在那个海外中文图书阅览室,整天地读。
两件偶然闻见的事情:
一则新闻:2005年02月06日02:58 辽沈晚报
本报鞍山消息 (特派鞍山记者 韩涛) 相隔不到12个小时,一对携手走过77年风雨人生的97岁老夫妻,先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昨日,在鞍山市铁西区永丰社区的一间瓦房里,老夫妻的子孙向记者讲述了这段传奇。
拟告别诸亲友 一九六七年
乘化吾安适?虚空任所之。
形神随聚散,视听总希夷。
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
临崖挥手罢,落日下崦嵫。
从1883到1967,马先生在此世历84年.
这一刻,我和先生是无二的,除了肉身,一枯一荣.
新评论
13 years 4 days ago
13 years 4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