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史

你想亲自寻找到一粒星际尘埃吗?

星尘号探测器可能收集到了大概45粒星际尘埃,但需要在0.1平米的视野里面把它们找出来,鉴于星际尘埃只是微米量级的东西,这0.1平米大小的相片,已经被分割为超过160万个小方块,需要逐一地用显微镜察看这些照片,以便找到可能的45粒尘埃。
该项研究资料的所有者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所有网络志愿者来完成,因此,你就有机会来亲自寻找星际尘埃。
这里是该项目[stardust@home|http://stardustathome.ssl.berkeley.edu/]的主页。
这里是一个[中文镜像|http://cyber.lamost.org/mirrors/Stardust@home/zh/]。

“我们都是星际尘埃...”
这话太直白了,以至于带有前身后世的迷离色彩。

不知几经炼狱的星际尘埃
聚集成为了太阳系

从太阳系开始

人类关于宇宙的直接经验,绝大部分都是从太阳系开始的,因此,我试图做一次宇宙之旅,也只有从太阳系开始。

首先列出一些网络知识来源,随时添加:
##一位富有古典精神的软件工程师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关于太阳系|http://solar.starparadise.net/]常识的网站;
##[NASA关系太阳系的门户|http://solarsystem.nasa.gov/index.cfm];
##[NASA喷气实验室的太阳系图片库|http://photojournal.jpl.nasa.gov/index.html];

我目前无法提供一般意义的新知,也不愿重复已有的网络资源,所幸用人眼看世界的角度永远是不会够的,所以这趟宇宙之旅,我会尽力睁大我的眼睛,贡献一些新的眼光或角度。

从古典世界迈向宇宙

宇宙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krsna.lamost.org/ASCIIMathML.js"> </script>



Galileo Galilei:落体的速率与它的质量无关。
Newton:
引力与惯性力等效;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等效;
强等效原理:
弱等效原理:

完全从欧氏几何出发,建立由近至远的天体位置关系:
太阳系的典型尺度: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长半轴:1天文单位AU=215太阳半径。
地球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10^6)`,半径的`1/(10^2)`。
冥王星的轨道半径:40AU。
太阳与其他恒星之间的典型尺度:
相对于太阳系内部行星的运动,恒星是不动的,因此应用三角测量法而建立秒差距的单位。
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南门二,1.33秒差距(pc)=`2.7×10^5`AU。(可见相隔半年能够观察到的最大的恒星角位移还不到一秒。)

数字背后的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

冬去春来,人可以有如许鲜明的印象
但,看了看温度表,其实也就是10~20度的差别而已。
正是如此微小的数字区间,为人类的生存留下唯一的温度狭缝,超过摄氏40度和低于零下20度,于人都是不可长期持续的环境,实际上在人类学会造房子后能够令人感觉舒适的我想也就是一个20多度的区间吧:)
要问的问题是,这样的一个温度狭缝,要出现,要稳定维系,在这个宇宙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呢?
首先是太难得了!

金星的熔岩地表--from NASA

宇宙信息的演化

既然我们已经考虑宇宙的时空,能量以及物质的演化,为什么不考虑宇宙信息的演化呢?
首先的问题是,站在宇宙演化的角度,如何明确信息这个对象?
从现象上看,可名为信息的形态大概是最为多样的。一个可行的标准,大概是可分辨性.
然后,既然我们考虑的是演化问题,也就是考虑把时间作为信息变化的一个主要变量。
例如新生儿的孕育出生以及生长过程,如何站在信息的角度来看1?又如何站在宇宙时的框架里面看呢?

  1. 1. 发育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