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演流,自成其独特的历史格局。
道教之道
黄老在战国时期的分流
道教籍由民间原始宗教而兴起
道教成形于东汉末,有效地利用了民间鬼巫方术一类的原始信仰。其最著者,太平道,五斗米道(鬼道)也。
北魏初,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使得道教第一次得到一个王朝的政治支持。
道教的创世故事体系
无论何种自然观,最后都回避不了要问自己:这个世界的起源为何?这种自然观本身的起源为何?
此一任务于道家亦然。
道教之演流,自成其独特的历史格局。
道教之道
黄老在战国时期的分流
道教成形于东汉末,有效地利用了民间鬼巫方术一类的原始信仰。其最著者,太平道,五斗米道(鬼道)也。
北魏初,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使得道教第一次得到一个王朝的政治支持。
无论何种自然观,最后都回避不了要问自己:这个世界的起源为何?这种自然观本身的起源为何?
此一任务于道家亦然。
现象本身是一种真实的交往,通过这种交往,我们把握实在。
因此,现象只是存在于交往之中,人类与其对象的交往之中。一旦这种交往不再存在,现象也就不再存在。
自由,其本质,只是指称意志或精神,才是有效的,而一般被误用于行为,其实是把人类的主体性,退缩为动物。
因为,动物的行为,占据了其自我的主体;而人类的行为,从属于其精神,换而言之,精神占据了人类自我的主体。
精神的自由,其实质是处于良好的演进状态。这也意味着,一切内涵停滞不变的精神范畴,是精神自由最直接的敌对者。
那么,何谓“良好的演进状态”?
基于认知与修行的精神演进,其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是一个普遍的经验。问题只是,如何予以清晰阐述。
精神,如果我们视之为人类的生理机能,那么,精神权能,只是在语用上,带有更多的主动色彩。更精确地说,当精神呈现为一种权能,那就意味着其中被灌注了意志和想定。
观念(notion)
观念,就其生源而言,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接受教育而呈现,一类是主体经由自我学习而呈现。
无论是哪个生源,观念对于主体的呈现,都是抽象的结果。那么我们获得观念所遂行的抽象过程是怎样的呢?
【例1】
正义的观念
正义观念的呈现,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通过一系列的对话,展开了对正义这个观念的呈现过程。
【例】
下面是一位朋友(“我”)与我的一段对话,他所遇到的困惑就是属于观念的使用问题:
我 说 (11:44):
理性(ration),在一般人看来,被局限地认为是某种和科学相关联的东西;而科学,很不幸,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很职业很专门化的东西。
理性和科学有关,没错,因为科学被误解为职业和专业,而理性也连带着被误解为只有在特殊场合才需要遵循的东西,就是大大的错误了。
何谓理性?从现实的状况来说,理性其实就是我们处理简单事务的唯一正确态度。
何谓简单事务?就是日常常识相关事务。
有人说,理性和对深奥或神秘事务的领悟有冲突。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3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5 years 1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