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所谓文学一般并不具备审视自我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常见的文学,是把真实表达奉为终极价值观的,而很少具备更进一步做自我审视的动力与能力,这就决定了文学常常不具备精神建设性,因为所谓精神建设性,正是从价值观的自审开始的。
因为所谓文学一般并不具备审视自我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常见的文学,是把真实表达奉为终极价值观的,而很少具备更进一步做自我审视的动力与能力,这就决定了文学常常不具备精神建设性,因为所谓精神建设性,正是从价值观的自审开始的。
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
特別是後一句,常被簡化為淵默如雷,作為修辭來使用,遂使原意逐漸丟失。
這兩句話,其實是實境描述,真切得很,本無半點誇飾。
最早出现在《庄子》里,維摩詰經裡有此一象,後來禪宗語錄多次出現,皆是實境描述。
描述的何等樣實境呢?
就是當自己完全沾附到自己的實體,從生理到心理到精神,籍由無言,籍由靜默,真的是雷震破天。
這是實境描述,所以,如果你沒有感受到此處,只能說是還沒有做到靜默如斯,無言如斯,安居如斯。
正如《續古尊宿語要.6》所做的精微描述:
一山一宁(1247~1317),临济宗杨岐派第十世传人。元大德三年(1299)八月被元朝廷作为使节派往日本,以其道行和文化力量,折服整个日本,遂终生居留日本,弘临济禅法,创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之一的“一山派”。去世后被当时的天皇后宇多封以“国师”称号,并题写像赞,“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
一山于日本文保元年示寂,临终一偈:
横行一世
佛祖吞气
其实,你总是生活在别处,你的用功,也是在别处。
比方说,此刻你的,一个意象,一个思想,一个意念,一个意志,一个规划...究其实,都只是发生在别处。
那么,何谓此处?
此处,就是现在,就是直心,就是定慧相等。
所以,你总是生活在别处,用功在别处,除非,你定慧相等。
这个系列关注于历史上那一个个的禅门成就者,他们以各种篇章的形式,遗留下财富。
禅门传灯.1
该文仅见于敦煌遗书,应是中国某未留名之禅门大德所著,假托达摩之名而已。
禪門之法,如經論所說,乃有多義,非直一名。一名禪定門,亦名制心門,亦名照心門,亦名覺心門,亦名察心門,亦名正心門,亦名知心門,亦名了心門,亦名達心門,亦名徵心門,亦名息心門,亦名定心門,亦名悟心門,亦名住心門,亦名安心門。
从修禅的角度,那所谓噪音,就是一种或多种习性。
对于受到习性沾染的人来说,言与无言之间的分际,基本是没有概念的。无论是表达出来的言语,还是独自自我内部的言语,基本没有受到监察与分辨,而只是受到习性的驱动。
所以,要首先在频度上降低这噪音,然后在气质上改造自己,不仅着眼于治标,更着眼于治本,就必须走上修禅的道路。
【动】
新评论
13 years 4 days ago
13 years 4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