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餘義

<依据通行本+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
道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

德经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

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



道 经

  1.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謂。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欲,一切起意。何以謂無欲與有欲為同?又何以謂此两者异名同謂?無 欲,在;有欲,有。在者無用于名,有者以名自行。玄之又玄,有無之正反相生,尓後得其門而入也。

 

  2.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 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為而弗恃,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去。

知美知善,名之起也。萬物自居其恆道,名依相較而立。

 

  3.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 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也。

  4.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 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于中。  

    6.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后(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8.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人之所亚(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尤。

  9.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允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修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抟)气至柔,能婴儿乎? 修(涤)除玄监(鉴),能毋有疵乎?爱民栝(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胃(谓)玄德。

  11.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卅楅(辐)同一毂,当其有,车之用也。 (埏)埴而为器,当其有,埴器之用也。鉴户牖,当其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之以为用。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腊(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仿(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13.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
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弄(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胃(谓)弄(宠)辱若惊? 弄(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谓)弄(宠)辱若惊。何胃(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橐(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矣。

  14. 視之不見,名曰微;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命(名)之曰希。◎之而弗得,命(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致)计(诘),故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命(名)也,复归于物。是胃(谓)状之状,物之象。是胃(谓)沕(忽)望(恍)。 隋(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谓)道纪。

  15.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古之□为道者,微眇(妙)玄达,深不可志(识)。 夫唯不可志(识),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猷(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凌)泽(释), 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呵其若浴(谷)。浊而静之,徐清。女〈安〉以重(动)之,徐生。葆此道者不欲盈。 是以能(敝)而不成。

  16.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至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 曰静。静,是胃(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芒(妄),芒(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7.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大上下知又(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侮)之。 信不足,安有不信。猷(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胃(谓)我自然。

  18.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故大道废,安有仁义。知(智)慧出,安有大伪。 六亲不和,安又(有)孝兹(慈)。国家(昏)乱,安有贞臣。

  19.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思寡欲,絕學無憂。绝(圣)弃知(智),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兹(慈)。 绝巧弃利,贱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 绝学忧。

    20. 唯之與阿,相去几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淡兮,其若海,望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唯与呵,其相去几何?美与亚(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恍)呵其未央才(哉)! 众人(熙)(熙),若乡(飨)于大牢,而春登台。我博(泊)焉未垗(兆),若婴儿未咳。累呵佁(似)所归。 众人皆又(有)余(余)。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呵。 鬻(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鬻(俗)人察察,我独闽(闵)闽(闵)呵,沕(忽)呵其若海,望(恍)呵若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门元(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21.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恍)唯沕(忽)。 沕(忽)呵望(恍)呵,中又(有)象呵。望(恍)呵沕(忽)呵,中有物呵。 幼(窈)呵冥呵,其中有请(精)呵。其请(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 以此。炊者不立。自视(示)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亚(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22.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曲则全,汪(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示)故章,不自见也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胃(谓)曲全者几语才(哉),诚全归之。

  23.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希言自然。 (飘)风不冬(终)朝,暴雨不冬(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又)兄(况)于人乎? 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得)者同于德(得),失者同于失。同于德(得)者,道亦德(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24.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居。

  2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寂)呵漻(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筮(逝),筮(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重为轻根,静为趮(躁)君。 是以君子冬(终)日行,不远其甾(辎)重,虽有环官(馆),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 轻则失本,趮(躁)则失君。

  27.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善行者达,善言者瑕适(谪),善数者不用梼(筹)(策)。 善◎闭者关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约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弃人,物弃财,是胃(谓)曳()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不贵其,不爱其资,虽知(智)乎大迷。是胃(谓)眇(妙)要。

  28.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復歸于朴。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無割。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谷)。为天下浴(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贷(忒)。恒德不贷(忒),复归于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 夫大制割。

  29.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物或行或隋(随),或热,或,或陪(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诸(奢)。

  30.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 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胃(谓)果而强。 物壮而老,胃(谓)之不道,不道蚤(早)已。

  31.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亚(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为上,勿美也。 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而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 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朕(胜)而以丧礼处之。

  32.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道恒名,朴唯(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俞甘洛(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卑(譬)道之在天下也,猷(犹)小浴(谷)之与江海也。

  3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知人者,知(智)也。自知,明也。朕(胜)人者,有力也。 自朕(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34.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道,沨(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欲也,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命(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35.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乐与饵,过格(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 用之不可既也』。

  36.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将欲(翕)之,必古(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固)◎强之。 将欲去之,必古(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古(固)予之。是胃(谓)微明。柔弱朕(胜)强。鱼不可说(脱)于渊,国利器不可以示人。

  37. 道恆無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無名之朴,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地將自正。 道恒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镇)之以名之朴。 阗(镇)之以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道》二千四百廿六。

 德 经

  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德。上德为而以为也。上仁为之而以为也,上德〈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句(后)仁,失仁而句(后)义,失义而句(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泊(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 故去罢(彼)而取此。

  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數譽無譽。是故不欲祿祿如玉。珞珞如石。 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谷)得一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至也,胃(谓)天毋已清将恐莲(裂),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渴(竭),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至数舆舆。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40.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41.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 大方禺(隅),大器免(晚)成,大音希声,天〈大〉象刑(形),道褒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反也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人之所亚(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称也。物或益之而云(损),云(损)之而益。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

  43.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出于有,入于间。吾是以知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大成如缺,其用不敝。大盈如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辩如讷,大巧如拙,大赢如绌。 趮(躁)朕(胜)寒,静胜热。知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46.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天下有道,走马以粪。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47.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弥)远者,其知(弥)。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48.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云(损),云(损)之有(又)云(损),以至于为,为而不为矣。将欲取天下,恒事,及其有事也, 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49.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聖人皆孩之。 圣人恒心,以百省(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得)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也欱(歙)欱(歙)焉,为天下浑心,百生(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50.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又(有)三,而民生生,僮(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 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避)兕虎,入军不被兵革。兕所椯其角,虎所措其蚤(爪),兵所容其刃,夫何故也? 以其死地焉。

  51.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刑(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也,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复(覆)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胃(谓)玄德。

  52.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啟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佁(殆)。塞其,闭其门,冬(终)身不堇(勤)。 启其,齐其事,终身不棘。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遗身央(殃),是胃(谓)袭常。

  53.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竽。非道也哉!使我介有知,行于大道,唯他(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 朝甚除,田甚,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猒(厌)食而赍(资)财有余,是谓□。□,非道也。

  54.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餘;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甚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 修之国,其德乃夆(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哉)?以此。

  55.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峻(去'山'換'血')〕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疠(虿)虫(虺)蛇弗赫(螫), 据鸟孟(猛)兽弗捕(搏),骨筋弱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冬(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胃(谓)之不道,不道蚤(早)已。

  56.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塞其,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锉(挫)其兑(锐)而解其纷,是胃(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也,亦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57.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以正之(治)国,以畸(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才(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国家滋昏。人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物兹(滋)章, 而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58.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其正(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正(政)察察,其民缺缺。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耀)。

  59.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早)服。蚤(早)服是胃(谓)重积德。重积德则不克,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胃(谓)深根固氐(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60.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治大国若亨(烹)小鲜。 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1.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朕(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也。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国者不过欲并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62.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乡〈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胃(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 故为天下贵。

  63.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为为,事事,味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若(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难。

  64.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持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持,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几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自然而不敢為。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臨事之紀、慎終如始。此無敗事矣。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学不学、復衆之所過。是故聖人能輔万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其安也易持,其未兆也易谋,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作于毫末。 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千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为也,故败也; 执也,故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曰:『慎冬(终)若始,则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 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65.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夫民之难治也,以其知(智)也。故以知(智)知国,国之贼也;以不知(智)知国,国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恒知稽式,是胃(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也,乃至大顺。

  66.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聖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江海所以能为百浴(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也,是以能为百浴(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天下皆乐谁(推)而弗猒(厌)也,不以其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争。

  67.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乙本此下67~79接81后)

天下皆胃(谓)我大,大而不宵(肖)。夫唯不宵(肖),故能大。 若宵(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市(持)而(宝)之,一曰兹(兹),二曰检(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兹(慈),故能勇;检(俭),敢〈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今舍其兹(慈),且勇;舍其检(俭),且广; 舍其后,且先;则死矣。夫兹(慈),以单(战)则朕(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兹(慈)垣之。

  68.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故善为士者不武,善单(战)者不怒,善朕(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胃(谓)不争之德。 是胃(谓)用人,是胃(谓)肥(配)天,古之极也。

  69.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几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用兵又(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胃(谓)行行,攘臂,执兵,乃(扔)敌。祸莫大于敌。敌近◎亡吾(宝)矣。 故抗兵相若,而依(哀)者朕(胜)矣。

  70.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吾言易知也,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夫言又(有)宗,事又(有)君。夫唯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褱(怀)玉。

  71.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72.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民之不畏畏(威),则大畏(威)将至矣。毋(狎)其所居,毋猒(厌)其所生。夫唯弗猒(厌),是以不猒(厌)。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罢(彼)而取此。

        73.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姍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栝(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亚(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单(战)而善朕(胜), 不言而善应,弗召而自来,单(坦)而善谋。天罔(网),疏而不失。

  7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若民恒且◎不畏死,若何以杀(惧)之也? 使民恒且畏死,而为畸(奇)者吾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又(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则希不伤其手。

  75.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人之饥也,以其取食之多,是以饥。百生(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 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7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居下,柔弱居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信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椊(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 是以兵强则不朕(胜),木强则兢。故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77.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見賢。 天之道,酉(犹)张弓也,高者印(抑)之,下者举之,有余(余)者云(损)之,不足者补之。 故天下之道,云(损)有余(余)而益不足;人之道,云(损)不足而奉又(有)余(余)。 夫孰能又(有)余(余)而有以奉于天者,唯又(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又(有),成功而弗居也。 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78.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朕(胜)刚也,弱之朕(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 而莫之能行也。是故(圣)人之言云,曰:受国之(诟),是胃(谓)社稷之主。受国之不祥,是胃(谓)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79.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禾(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芥(契)而不以责于人。 故又(有)德司芥(契),德司(彻)。天道亲,常与善人。《德》三千一。

  80. 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小国寡民,使有十百人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远徙,又(有)周(舟)车所乘之,有甲兵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积,既以为人,己俞(愈)有;既以予人矣,己俞(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