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逍遙遊
人是安然地生活于日常,偶爾有疾病的困擾,最後是死亡,寂滅一切恐懼和情感。因此,一直以來最困難的疑問就是:存在超脫于此宿命的機會嗎?如果爲了那個遙遠的可能性,不止是要在日常裏面添加無數刻苦,更會使得自己的日常逐漸喪失通常的意味,斯又何求?莊生故言鯤鵬,興小大之辯,固然所求遙遙,然無害于物,則日夕可親証者也。- 于此地者,“小”是一種折磨,唯日夕以求而得稍息。
1.逍遙遊
人是安然地生活于日常,偶爾有疾病的困擾,最後是死亡,寂滅一切恐懼和情感。因此,一直以來最困難的疑問就是:存在超脫于此宿命的機會嗎?如果爲了那個遙遠的可能性,不止是要在日常裏面添加無數刻苦,更會使得自己的日常逐漸喪失通常的意味,斯又何求?莊生故言鯤鵬,興小大之辯,固然所求遙遙,然無害于物,則日夕可親証者也。- 于此地者,“小”是一種折磨,唯日夕以求而得稍息。
bloger流行的一个问题,也记录一下,阅读史,或者说对于书的狂热,是我20岁之前的一个中心之一。
0~3岁:
忘了,只记得个别场景,诸如第一次刷牙,...
3~6岁:
连环画,别人的,鸡毛信,平原游击队,之类,喜欢用薄白纸蒙在上面临摹,以及一堆人玩鸡毛信的游戏...再就是拥有的第一本订阅杂志红领巾,开头几期叫红小兵?
6~11岁小学:
一堆杂志,儿童时代,科学画报,当时里面的连载外国科幻最好看,
现世里可提供给人的精神答案,无论是宗教的形式,还是思辨的形式,如果从性格的角度去看的话,就会发现,性格决定了最终的答案。
这里所谓的性格,指的是一个精神状态背后昂立的性格,例如大乘佛教,慈悲平和;小乘或藏传佛教,参杂了顺生应命;基督教,可以因为《达芬奇密码》而大动肝火,透着罪戾独尊之气;道家,则刚健冲虚。
我个人,性格上属于道家的立场。
之所以想起这个角度,是最近看到一些人的问题,以及自己的问题与经历的比较。
有起意要修行,或者上路了的人,法,永远是个首先遇到的问题。
怎么做,才能达到自己想象的目标?才能符合自己的预期感觉?
下面的实验者有个结论,黑猩猩能够:
1.为1小时后执行的任务准备工具;
2.搜集工具与使用那些工具之间的间隔可以达到14小时;
3.面临一个工作而需要选择工具时,并不需要非得看到那些工具,而是可以想到。
类似的实验,可以在幼儿来做。
从这些智能的角度,缺乏独立生活经验的幼儿,是不如成年黑猩猩的。
所以动物智能,只能是一个发育的概念,就好像任何生物的概念,都有必要看作是进化的概念一样,智能有一个个体关联外部环境的行为发育的过程。但显然,这个过程对于智能发育是有上限的,面对类似生存压力的黑猩猩,和我们人类,智能发育从哪里开始分叉?
有个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展,还有个书法展,据说不少真迹...
但问题很严重,一个是一个人去还是缺乏足够必要性的第一推动,再一个就是,就这么去看博物馆,有点莫名其妙。
过往的文化,其实很滥,坐实了来看,过去,并不存在你可以憧憬的实境,当痴人颂赞古典时,只不过是在面对未来的茫然与面对过去的愚蠢之间,选择了后者而已。
我们如果诚实一点,才能看到这个一般的心理:我们留恋过去,过去的初恋,过去的黄金时代,过去的神圣导师,过去的灿烂文化,...
如果人类没有这个心理,一切宗教都会丧失说服力,无数人都会焦躁到自杀身亡。
新评论
12 years 42 weeks ago
12 years 42 weeks ago
13 years 46 weeks ago
13 years 46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9 weeks ago
14 years 19 weeks ago
14 years 19 weeks ago
14 years 19 weeks ago
14 years 3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