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喜欢的人,并不需要洋洋洒洒读它一万言,几个字我就可以决定是否喜欢,然后,可以再也一个字,都不看。
陈寅恪,就是这么一个我喜欢的人。
重温一下,当初我之所以喜欢他的那句话:“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其实绝对不止是古人,任何的阅读体验,终极皆需如此,方可谓善读者。
陈的这句话,核心的概念在“理解”上。
其实我喜欢的人,并不需要洋洋洒洒读它一万言,几个字我就可以决定是否喜欢,然后,可以再也一个字,都不看。
陈寅恪,就是这么一个我喜欢的人。
重温一下,当初我之所以喜欢他的那句话:“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其实绝对不止是古人,任何的阅读体验,终极皆需如此,方可谓善读者。
陈的这句话,核心的概念在“理解”上。
在围绕着财富-20世纪.4 那里,从产品与财富的角度,考察了思想一直面临的生存问题。这里,再从心理的角度予以讨论,以探讨其在20世纪所面临的新局势。
一般的概念里面,思想与行为甚至带有对立的色彩,是出于一种古板幼稚的态度:因为思想并非行为的操作手册,而只是行为在宏观历史性构架里面的一个环节。如果使用行为的作用域(参见心理是什么?.0)的概念,是比较好予以阐明的。
关于思想的几个要点:
1,每个人都具有其思想;
2,思想是超出心理的新功能;
3,思想的效能需要有更进一步超出思想的新功能。
既然20世纪的主要景观似乎就是财富的暴涨,那么财富为何暴涨?
假设一个人每天全部的生产是10双一次性筷子,同时他每天全部的消费也是
10双一次性筷子,(吃是筷子,喝也是筷子,他所享受到一切就是筷子,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那10双一次性筷子,只是通用价值的另一个比喻),就是说,这个
人每天全部的生产都在当天全部消费掉了,那么我们肯定地说,他的财富永远无法增长。
傻瓜,问题在现代史!
说起历史,大概9个9以上的人,会想起古代,或者近代,反正不是现代。
其实,现代,或者干脆说,现在,才是历史。
准确地说,现在,才是历史的最终目的所指。
因此,我们做历史的研究,不要沉溺于过去的某个时代,而是,一定要指向现在。
所以,我现在觉得,观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会比观看任何其他时代,都要紧得多。
因此,让我们向前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
先看一下这个: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