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承儒学的优长,建设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使得个体得到基本完足的精神发展;
2,在1的基础上,采用好的途径来增进个体的智慧,也就是进入所谓纯正修行的阶段。
这样一个构架,基本可以避免一切宗教,而使得人类有更光明的未来。
这样一个构架,也具有与现有一切宗教以及其他精神构架抗衡的实力,特别的,中国的历史表明,是有这个实力的。
待解决的问题
1,死亡等终极问题,一直是儒家偏弱的地方。
2,个性自由问题,是新问题。
1,继承儒学的优长,建设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使得个体得到基本完足的精神发展;
2,在1的基础上,采用好的途径来增进个体的智慧,也就是进入所谓纯正修行的阶段。
这样一个构架,基本可以避免一切宗教,而使得人类有更光明的未来。
这样一个构架,也具有与现有一切宗教以及其他精神构架抗衡的实力,特别的,中国的历史表明,是有这个实力的。
待解决的问题
1,死亡等终极问题,一直是儒家偏弱的地方。
2,个性自由问题,是新问题。
大家都可以试一试,现在就去做一件事情,最好是家务事,拖地打扫整理。。。
手头做简单的事情,其实是非常方便你的反观的,如果你坐着入静比较困难,不妨尝试这般动中入静。
道理很简单,往往有希望入道的人,又是打坐啊,又是念经,忙得一塌糊涂,到头来还是茫然无自心。其实你何妨令自己简单呢?坐着入静,外表是简单,内在可能反而杂念繁盛,徒增极度复杂,一个技巧,就是不妨做点简单的事情,只要不是操纵机械,做错了也不会带来危险,就是那种简单的事情,然后你逐渐可以知觉到自我的简单,这个简单自我的感知,就可以带领你进入从未有过的安静。
缘起
可以说,电磁场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巅峰;而电磁场论的内在不自洽,直接导致了电磁量子论,从而决定性地使得物理学迈入了现代物理学,并以量子电动力学的形式达至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巅峰。
Bohr说:“我们的任务不是进入事物的本质,(我们根本无从知道事物的本质是什么意思,)而是发展一些概念,它们使我们能够用一种有成果的方式来谈论自然界的现象。”
是啊,“我们”怎么可能进入事物的本质呢?
————————
在对电磁现象的追索历史上,事物的本质的概念,一直令人苦恼:牛顿的超距作用、微粒、波与场、量子...
表面看来,科学怎么会没有进入日常呢?我们每个人每天几乎24小时都没有离开科学:手机,电脑,...
那不是科学,那叫技术。除了技术,科学本身远离大众,或者说,从来就没有接近过大众。
我们来看十八世纪,那个时候科学刚诞生不久,当时伟大的人文学者伏尔泰写过一句话,大意是,他永远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角的正弦不该与该角度成正比。把这个问题拿给21世纪的人文学者们,肯定还是同样地成问题,更遑论大众了。
所以,即使从十八世纪到21世纪,人类的科学理性能力已经翻了几重天,但大众,哪怕是所谓的人文学者,还是停留在十八世纪的原位。
气象尔何物
遂令我屡迁
借用一下谢道韫女士的句子,我想说,气象,是统御的落脚地。
行气象的要诀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那么关键就是,我是否有得可做的?
气象,与其说是我做的,更好的词汇,是我抓的。
例如,一脚迈出,毫米毫秒的步进中,几可听见虚空如冰在碎裂。
只要你抓得出气象,你就在统御。
但,最要命的问题是,抓不出气象怎么办?
只有唯一的办法:
固然天资是一个要素,但无论什么情形,天资都会起自己的作用,所以干脆不要管它,更无可倚仗。
那么,剩下的,就是严格保证数量的锻炼。
新评论
13 years 6 days ago
13 years 6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