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多大,现在是我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屈原李白等同学动不动就说,举世如何如何,想来想去,他们一生无非也就坐马车走过几千公里路程,沿途是驿站凉亭...柱间间壁有人题诗...再就是一些朋友亲戚...他们远远不能遍历他们的世界。
我呢,没有墙头诗看了,但有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可看,有几个朋友亲戚,走过几千公里,但没有驿站凉亭...
世界有多大,直觉是不大,尽管希望是很大很大,不想说什么“举世”如何如何。
世界有多大,现在是我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屈原李白等同学动不动就说,举世如何如何,想来想去,他们一生无非也就坐马车走过几千公里路程,沿途是驿站凉亭...柱间间壁有人题诗...再就是一些朋友亲戚...他们远远不能遍历他们的世界。
我呢,没有墙头诗看了,但有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可看,有几个朋友亲戚,走过几千公里,但没有驿站凉亭...
世界有多大,直觉是不大,尽管希望是很大很大,不想说什么“举世”如何如何。
昨晚睡前温习了一下《笑傲江湖》婆婆授令狐冲普善咒一节,深叹琴箫之难齐全。
入睡,梦里琢磨湍流问题,得一解,醒后觉得未始无理,遂记于此。
考虑理想无粘性流体,于直管中定向流动,每个流体粒子以相同速度保留在一理想直流线上,显然,只要是相同速度,就不会产生湍流。
然后考虑不同直流线之间有速度差异,并相互有粘性,那么假设出现相邻直流线上的流体粒子有相同速度的情况,是否会导致形成偏离直流线的封闭曲线流线呢?这就是湍流?这显然是一个概率分布问题。
路上抱着笔记本看书,《唐代墓志汇编》,全是关于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文字,但扑面而来的,全然是一种活生生的气息。
除掉人人去世后都有的心理仪式,剩下的都是人的生活。
因为你总是在不当地使用它。
要使用这个生命,是我们的必然。但,从使用的角度来衡量,是否得当,则是很少有人很少有机会想到的问题。
从使用的角度来衡量,更分明地说,就是,你生命的任何一个细节,都要意识到是一个主体在使用的结果。
这个意识其实是不简单的,因为,在你一起身找指甲剪的当口,你是否就意识到了,你这是在如何使用你的生命的?...
所以,使用,是无巨细地覆盖住你的全部,包括日常与独立时的一切细节。
然后,当你都明了了这个使用之后,你才会开始醒悟,你的生命的几乎每个细节,都有不当之处。而,如此的使用,能不走向衰亡吗?
动作要点:
了生死,就是,即刻都有一种态度来面对死亡。
什么态度?
真正的欣然。
何以欣然?
因为你在此生已然透彻。
怎样才叫已然透彻?
唯有通过真正的修行,彻悟此生和宇宙的本义,才叫得上是透彻。
因此,只要你还没做到这点,而不幸,你又遭遇到死亡,那么你将是带着缺陷完成此生,无法真正做到欣然而去;
而,如果你已经做到这点,那么,你剩下的生命,将转化为你的纯粹权能,完全服从你的目的。
这,正是所谓来亦欣然,去亦欣然,就叫了生死。
何谓此生和宇宙的本义?
此处不可言。
此处不可言,不是说没法说,而是言之无益。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3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