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慈悲?如果你能活到200岁,你就知道了。莽莽众生,脆弱水沫。
何以故?活到200岁,任谁,都知道如何鸟瞰了,鸟瞰熙熙攘攘来来去去之人群,而慈悲,就是因鸟瞰而生的基本态度。
常人很难体会这一感知:与你同一历史社会感受到人都已离开,这个世界又来了一批仍将离去的人们。慈悲,是此时你唯一正当的态度。
慈悲
何谓慈悲?如果你能活到200岁,你就知道了。莽莽众生,脆弱水沫。
何以故?活到200岁,任谁,都知道如何鸟瞰了,鸟瞰熙熙攘攘来来去去之人群,而慈悲,就是因鸟瞰而生的基本态度。
常人很难体会这一感知:与你同一历史社会感受到人都已离开,这个世界又来了一批仍将离去的人们。慈悲,是此时你唯一正当的态度。
慈悲
最近很为这个问题烦恼。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物理学卷,序言里面有段话:
物理学的三个分支在中国曾经很发达,这就是光学、声学和磁学。力学的研究和系统阐述比较薄弱,而动力学则几乎不存在。我们一直试图对此情况提出某种解释,但 并没有多少说服力。这种发展的不均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无论如何,它与存在另一种片面性的欧洲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因为在拜占庭和中 世纪后期的欧洲,力学和动力学方面比较进步,而对磁现象则几乎一无所知。
确实,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就有了动力学的研究框架,而中国历史上一直闻所未闻。
外来宗教进入一个成熟社会,是一个分层次的过程。中国内地的接受环境,迥异于西域和西藏,也因此,佛教在内地环境的流播,才有了独特的中国化演变。
究极而言,知识是他人精神权能的一个结果,当我们面对;也是自身类似精神权能的一个结果,当我们获取。
一般人的问题在于,无论是面对知识,还是获取知识,他都无法启用精神权能,而只是启用了模糊而不清晰的生理功能,使得其感觉费了脑力。
这里面的差距,唯有籍由精粹自己的生理功能,而臻至精神权能的境地,而跨越。
1,知识,无论何种知识,都是我们人类对于这个世界某个角落的看法;任何一个看法,无论照向哪个角落,都洋溢着人类的尊严和自豪;
序言
犹如没有进化观念,生命的一切细节都会丧失意义;没有精神观念,历史的一切细节也自动丧失意义。
这不是说精神是历史的目的,犹如进化不是生命的目的一样,“目的”的概念在此被误用了。
进化是生命所展呈的现象,类似的,精神是历史所展呈的现象。
但,精神绝非单纯的现象,她同时也是历史的唯一的意义承载物。
因此,我们看到了:
精神之触须向未知之境扩伸时,作为最大阻碍的不可知论,必须放弃,才使得道路自然打开。
新评论
13 years 2 days ago
13 years 2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