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得承认在这里我有标题党行为,因为这个标题肯定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以为然,实质也是,这是一个不精确的标题,因为所谓不作为,我是要指特定的不作为:内在地重估一切作为的价值。既然是重估,那就是先放倒再说。
其实,这个标题也是有来历的,因为这个角度,正是甘地窥入道基的角度。
先放倒再说,不是一句轻巧话,而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世间烦恼大都源于缺乏真正放倒这个步骤所致。
我先得承认在这里我有标题党行为,因为这个标题肯定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以为然,实质也是,这是一个不精确的标题,因为所谓不作为,我是要指特定的不作为:内在地重估一切作为的价值。既然是重估,那就是先放倒再说。
其实,这个标题也是有来历的,因为这个角度,正是甘地窥入道基的角度。
先放倒再说,不是一句轻巧话,而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世间烦恼大都源于缺乏真正放倒这个步骤所致。
由 guo 在 Mon Jun 02, 2008 7:53 pm
小时侯,心中有所谓的使命感,到现在,似乎仍然看不太清这种感觉.于是提出这个问题问yijun,也可以说是问自己:立志与自大,区别何在?
虚与实,只是实作中才有意义的概念,也就是说,此刻,你坐在屏幕前,保持和看新浪新闻一样的姿态和意态,是完全无法分辨虚实的概念的。
虚与实,能够很好的鉴别,就是很好的表征,来表征修行的境地。
一个明晰的态度,是我把自己从混沌中捞出来的唯一之途。
这个态度,就是关于自我的态度,关于存在的态度,关于所为之方案的态度。要而言之,就是一个态度。
爱因斯坦有过一个平实的说法:“整个科学,不过是日常思维的一个提炼。”这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态度,他以此态度,切入:“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不能只限於检查自己特定领域的概念,如果他不去考查一个困难得多的问题,即分析日常思维的本性问题,他就不能前进一步。”这里,正是他对整个物理学进行理解和重整的最初出发点,最初态度。
偶然看到爱因斯坦和邦伽雷的两句话,想到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信息不是知识。
邦伽雷说,逻辑只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才是创造的工具。
因为前几天在那个“一段MSN记录”的帖子里面,看到有人有这么一个意图:全部的信息+逻辑=真理。一联想,然后我才顿悟,还有更深奥微妙的问题是我还没有足够预计到的。那就是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唉,写那个帖子时,我太情绪化了,以至于我只能提醒对方“动脑子”,其实,那个提醒是基本无效的。
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交替盛产土奴隶和洋奴隶的世纪。我期望21世纪,开始出现真正独立思考的一代中国人。
真正的独立思考,如何界定这个“真正”呢?我的标准比较简单化:既不攀附古人,也不依附洋人。
有人会讲,古人,无非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洋人,无非只是一个地域概念。你怎么可以拿来作为是否独立思考的判决式呢?
我得承认,我这是在行矫正术,因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就是,一些人沉醉于古人,一些人又沉醉于洋人,唯独,我很少看到有人能够展现完全源自个人的思想之力量。
世人皆痴。
要统一的人热血沸腾,要分离的人哭天抢地,这就是最常见的情态。
其实,只要退一步,就可以看到,统一与分离,只不过是一个动力学问题,完全可以有一个客观的优化解。
两群人是否乐意组成一群,或者一群人是否乐意分成两群人,都只要看优化解是什么就行了。
当然,这个连方程都没有写出来,求解更还谈不上,只能是做点直观估量。
直观上看,现在人们口头的一个热门词,就是地球村、自贸区之类的,说明什么呢?说明人心所向,还是希望所谓国家之间的人为隔阂越来越少。
但是,看客观数据的话,会发现,自从冷战结束后,这个世界的国家数目反而越来越多。
新评论
13 years 2 days ago
13 years 2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