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生涯啊,得失啊,情绪啊,责任啊,理想啊,条件啊,等等等等,都是初级的问题。把它们都彻底解决后,所谓彻底解决,其实就是彻底抛弃,...彻底抛弃,当然不是指免责扔掉,而是指内心从那些乌七八糟的问题解放出来后,剩下一个清清爽爽的自己。
然后,你就面临最后的一个问题:能力的问题。
其实生涯啊,得失啊,情绪啊,责任啊,理想啊,条件啊,等等等等,都是初级的问题。把它们都彻底解决后,所谓彻底解决,其实就是彻底抛弃,...彻底抛弃,当然不是指免责扔掉,而是指内心从那些乌七八糟的问题解放出来后,剩下一个清清爽爽的自己。
然后,你就面临最后的一个问题:能力的问题。
中国画为什么不在意透视?
由 yijun 在 Sun Mar 02, 2008 10:46 pm
今天在仔细看一幅南唐时的佚名景物画时,突然知道了,为什么中国画不在意透视?
那 幅画以一个巨大的水力磨坊作为主体,磨坊建设在一条河边,河边就是城门,往来商贾繁忙,河上有不少运粮船,酒肆、亭楼、...一派很热闹的样子。因为画面 表现那个水力磨坊的结构非常清晰,几乎可以画出整个水力磨坊的机械结构图出来,所以我特意观察了画里建筑等物体的透视关系问题。显然,不是很准确。但,如 果要做到非常准确,几乎可以断定,这幅画就没法表现现在这个样子所能够表现出来的那种感觉!
唱个反调。
从单纯思想的角度,我个人认为论语并不重要。
论语的重要,只是体现在社会学的角度上。
若从对社会的作用而言,其实管子远比孔子重要。我觉得孔子之所以在后来抬到如此高的地位,以至于有所谓儒家,被外国人不明就里地认为是中国之一门主体宗教,呵呵,其实是别有缘由。
我倾向于认为孔子在34岁或51岁时去找老子求学一事是真的,在《礼记.曾子问》《孔子世家》《孔子家语.观周》《庄子.天运》这些书里面都有记载。孔子对老子的崇敬也是可信的,因为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
最近听了不少音乐,我对音乐的态度是完全开放的,只要能够打动自己,就算好音乐。
一个有点可悲的感觉,相比西方积累下来的那么多的音乐,得到继承,得到演奏,得到录制发表,能够找到的中国的音乐,就太可怜了点,一张碟又一张碟,总是那么点曲目,好不容易看到点新鲜的曲目,一听之下,不是伪作,就是恶俗之作,从音乐本身的恶俗,到演奏本身的恶俗,到整个唱片产品定位与包装的恶俗,大量的曲目都是现代人恶俗的伪造,只是假冒古曲而已。
哎,中国真的需要产生自己的音乐创作者。
偶尔也想,去掌握某种简单的传统乐器。
我们现在来看孔子这类所谓古代贤哲,最要紧的是必须有历史的观念。
当然,我也不反对悬拟一个自家定制的形象,称呼其为孔子,但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径,终究只能用于最初级的阶段,不能总用下去。
孔子这个人,值得以严谨历史的观念来看一看,便于我们去追踪中国文化的一大源流。
其实历史地看,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类似孔子那样的人并非仅有,那么何以唯独孔子成为后世推崇圣人的标本呢?这个问题并不是特别有意思,反过来说才更有意义:中国的这个文化,可能总是会挑一个孔子这样的人,树作典型的。
不过,从概观上来看孔子的一些特点,还是有些意思的。
你听说过“修行”这件事吗?
听说过。何以有此问...
我肯定不会问你:听说过“吃饭”这件事吗。因为,修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件性质待定的事情。
说它性质待定,是因为:
1,我们并非一生下来就不得不去修行;
2,很多文化中的人终生都没听说过修行这件事;
3,我们周围多数人终生无需做修行这件事;
4,我可能尝试过做一些所谓修行的事情,但做不做下去似乎并不能对我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
5,日夜以修行为念,反倒是可能令我的生活复杂化,或者令我的生活失能;
6,我也想修行,但我常常忘记,没有信心;
7,创造了灿烂现代文明的西方人,大部分并没有修行的概念;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3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