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社会,是人类历史的主体。
世俗社会的前景,有几个基本要素可以确定。
##物质消耗能力的增长
##教育主体性的提高
##信息交互性增强
#物质消耗能力可以这样来计算:一个人生活所消耗物质的加工量的总和。
为什么使用加工量这个概念,而不是直接使用便于计算的价格的概念呢?因为价格只是表达市场价值,而我们这里需要表达的是,在迎合人的欲望的前提下,整个经济生产结构为个体生活物质所付出的行为复杂度。这个复杂度,才是所谓文明给世俗生活所带来的结果。
#教育主体性,而非教育程度。
世俗社会,是人类历史的主体。
世俗社会的前景,有几个基本要素可以确定。
##物质消耗能力的增长
##教育主体性的提高
##信息交互性增强
#物质消耗能力可以这样来计算:一个人生活所消耗物质的加工量的总和。
为什么使用加工量这个概念,而不是直接使用便于计算的价格的概念呢?因为价格只是表达市场价值,而我们这里需要表达的是,在迎合人的欲望的前提下,整个经济生产结构为个体生活物质所付出的行为复杂度。这个复杂度,才是所谓文明给世俗生活所带来的结果。
#教育主体性,而非教育程度。
技术本质上是服从人的欲望之驱动而发展的,因此一个文明的技术发展的状况,是可以用来揭示该文明颇为深刻的心理倾向的。
但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不可能是孤立的,其发展受到科学制约;反过来,技术的需求又可以构成科学发展的一个心理驱动力量。
下面的史料是关于清初的连发机枪的发明。
坚船利炮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是,热兵器技术何以在火器的发明地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以至于在19世纪构成这个文明一个极大转折的关键因素?
随机过程首先是观看集体现象的一种方法。
所谓集体现象,是任何个体因数量上的积聚而产生的现象。
第一步,是考虑到这样一种单纯的数量积聚,就能够导致新的内涵产生,或者说新的信息标度的出现。
第二步,是个体的内涵可以具有本质不同的两种类型:力学粒子类型和自由类型。
力学粒子类型的个体本质上是具有可明确表述的因果律的,例如对于系统的每一个布朗运动运动粒子,在每一个时刻无疑都是可以用一个确定的运动方程予以表述的。
自由类型的个体,则本质上是在时间上不可测的,例如量子客体,例如人的行为。
思想史,这个词自然会引导到一个形象,含时间变量的连续变化对象。
从微观上说,意识流是一个时间的连续对象。然后思想的交流与叙述乃至表达中的完成,都是在基于这个意识流的基本事件而进行的。
那么在这样一个现象的视角下,思想的评价如何是可能的呢?又该如何进行呢?
要点在:任何涵义,无论借助于什么语言和场景,都是存在一个展开中的既定结构,也就给予了那个结构一个标度。
因此,所谓思想史,本质上是依赖一个非时间性的语义结构,然后该语义结构的随着时间的流变,才构成所谓思想史。
这个残疾的世界,建立在人性的残缺现状之上。
外面是大雨,记忆中北京这么令人兴奋的大雨,是好久好久以前的那种时光...
雨滴打击着这个世界,欢畅无比!
而知识分子的变异,也许可以用来典型地阐明这种残疾现实。
下面是一个例子,一些学者与好学者在讨论一个单纯的古著翻译问题,然而我们看到的将会是一场小小的心性展示会。
网络交流是一个具有一定的革命性的场景,纯粹从交流的概念上而言,相比于之前的口耳相传,笔墨信札,以及种种以谦恭揖让为道德标志的面对面场合,20世纪末年出现的网络,是人类交流的一个完全新质的场景。
正是这样一个场景里面,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些特点有了赤裸裸的表达。
突然看见自己,多年来只是一名乞丐
何以如此呢?
似乎是必然的。
当需求的深度是这个世界所不能给予的时候,一种非常不良的粘着把追求转变为乞讨。
新评论
12 years 41 weeks ago
12 years 41 weeks ago
13 years 45 weeks ago
13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36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