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捷楞嚴
这是一个尝试,剪除佛经不合时宜的文字,增补阐发性的只语,并加以演绎,或可得一合时宜的文本。下面是去年写下的一点,蓝色的是我的填补和演绎。打算继续这个事情。
大唐神龍元年龍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中天竺沙門般剌蜜帝,於廣州制止道場譯出。
正諫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授。
烏長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佛語,故事也。天移人換,心無少異。故吾徑予削脩,以求直指心源。然緣起法門,俱不可強,奈何乎天!
阿难以多闻多识著称,更是典型的热衷于艺术的人,图画,雕塑,音乐,...,凡此色等皆可激发其最大的热情,甚至他发心剃落跟随释迦牟尼,都是因为看见释迦牟尼的非凡状相,“我見如來,勝妙殊絕,形體映徹,是以渴仰,從佛剃落。”
终于某天,他遇见一个美女,缠生无数尴尬情事,反转之下,始恨無始以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只有请释迦牟尼说法。
释迦牟尼深知要阿难去觀想色相,徒然曲折,更是认贼作父。因此直截与其辨析心之本体,循此,或可归位复性。
此楞严之始。
《楞严》之缘起,在阿难顿惑于尘色。阿难以多闻著称,故阿難見佛,
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
啟請开示。
佛知阿難未離惑境,就事論事非澄清直道,乃令阿难回顾其向学之初机,发心之始缘,以求顺缘斩根。
阿难:我見如來,勝妙殊絕,形體映徹,
断非尘世昏物,是以渴仰,從佛剃落。
佛: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所見為何?誰為愛樂?
其時感受愛樂者為何
阿難: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愛樂無對錯,行愛樂者有妄想顛倒,故反求心目,方是此篇主旨。
又,心是何物?今人莫不指認心之用為心之體,所謂認賊作父,莫甚于此。
佛: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于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吾今問汝,心與目,何所在?
阿難:一切世間諸生,皆為識心居在身內。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眼耳鼻舌),秖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以物相言也,故佛始以喻破其物相。
佛: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祇陀林,今何所在?
阿難:吾所見者,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今祇陀林實在堂外。
佛: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
阿難: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
佛: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
阿難: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
佛: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
阿難: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
佛: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脤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2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