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最早的概念,应该直接源于生命自身的时间性变化,积累到人类这个物种上,我们自我感知到的自己的生命现象,几乎没有独立于时间的。
但是,怎么把时间这个概念抽象出来呢?这个过程并非很容易。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仍然不能明确地使用时间这个概念。
最先做到明确使用时间概念的,是物理学,用一个稳定周期性的系统来表征时间,就是一个明确的做法,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我们所谓的时间,就是一个时针系统计数所表达的含义。在这个含义上,我们就可以考虑一切发生的事件里面所包含的时间概念。
时间,最早的概念,应该直接源于生命自身的时间性变化,积累到人类这个物种上,我们自我感知到的自己的生命现象,几乎没有独立于时间的。
但是,怎么把时间这个概念抽象出来呢?这个过程并非很容易。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仍然不能明确地使用时间这个概念。
最先做到明确使用时间概念的,是物理学,用一个稳定周期性的系统来表征时间,就是一个明确的做法,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我们所谓的时间,就是一个时针系统计数所表达的含义。在这个含义上,我们就可以考虑一切发生的事件里面所包含的时间概念。
能够看到光谱,是人类的大幸运.因为对光谱的精确测量,在20世纪初,把人类从古典世界带入了量子世界.
光谱是什么样子?日常最熟悉的,就是彩虹。
在1666年,牛顿运用三棱镜针对彩虹做了完备的试验.参见[牛顿做的光学实验与牛顿对光的古典理解].
让一束阳光通过简单的三棱镜,就可以得到彩虹:
这样在空间上把不同颜色的光线在一个方向上铺开而形成的图样,就是光谱。
可言,就是我们任何可以表达的东西;不可言,就是我们只能在静默中体会到的东西。
这两者是互补的,意味着:可言的极致,乃进入不可言;不可言的成熟,又进入可言。更进一步地说,我们的可言必须达致不可言,而我们的不可言也必须成熟到无碍的可言。或者说,两者必须无碍地同时存在,相互映照,才是一个基本的境界。而只有达到这个地步,才能有稳定求道的基础。
所以,可以因此而建立一个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判别准则:
1、清晰的思维或表达背后是否存在清晰的不可言感知;也就是表达是否能够不破坏你的静穆;
互补性,说穿了,就是,我们的日常概念,或者说我们的直接感知,如果追问到一个极限的话,如何回答超出这个极限的问题?
比方说,在我们的物理学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
电子究竟是粒子还是波?
“粒子”,“波”,这是两个典型的日常概念,或者说是建立在我们的直接感知之上的物理概念,因为尽管缺乏严谨性,你还是可以轻易地想象,粒子,就是像一块石头那样的东西,波,就是像水波那样的东西,然后我们会自然地概括:粒子是局限在一定空间范围的东西,波是在空间中持续扩散的东西。然后,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下,这两者是绝然相反的面目。
模拟的视频:
放眼看去,人与人之间,赫然存在有时是深不可测的裂隙。
观念,信仰,知识,文化,情感...诸多的方面,都有可能是裂隙延伸之处。
这样一个景象,令我陷入疑惑。
多样性,似乎是群体所必备的,很容易地,我们可以联想到大数群体的概率分布.但我的疑惑是:
1,何以存在一个如此之大的样本空间?
2,绝大多数的个体所占有的空间何以如此之小,相比于整个样本空间而言?
答案似乎又是很平庸的:
1,历史的积累;
2,个人的成长相对于历史的积累.
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变成一个现实的对象,而不是可以轻易被时间淹没.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2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