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基本情况:男,今年21岁,在国外求学,工科。
确切的说,"嫉妒"心理并没有给我是生活产生多大的干扰;我的不解是:能否将这种心理降到最低点,使自己的人格和性格更加的健全。
现实中的例子是,比方说,由于我高中念得是文科,所以在大学念工科时,我会嫉妒(更确切的说是羡慕。)那些高中念理科的同学(但仅限于他们的理科知识和计算能力)。但在另一方面,这种嫉妒(自卑?)又会给我学习的动力,而且考试成绩也已说明这种动力的效果。
以上一个相对长期的嫉妒,但这类型的嫉妒我能想到的只有这一个。
我的基本情况:男,今年21岁,在国外求学,工科。
确切的说,"嫉妒"心理并没有给我是生活产生多大的干扰;我的不解是:能否将这种心理降到最低点,使自己的人格和性格更加的健全。
现实中的例子是,比方说,由于我高中念得是文科,所以在大学念工科时,我会嫉妒(更确切的说是羡慕。)那些高中念理科的同学(但仅限于他们的理科知识和计算能力)。但在另一方面,这种嫉妒(自卑?)又会给我学习的动力,而且考试成绩也已说明这种动力的效果。
以上一个相对长期的嫉妒,但这类型的嫉妒我能想到的只有这一个。
一旦我们认识到基因对于整个生命的意义,以下的观念就很自然了:
“疾病是体内细胞变异的表象,细胞变异是细胞内基因受损的表象”,因此,一切疾病都可以被认为是基因病。
但是,这个观念只涉及到事情的一少部分。
那就是,这个表述图像的因果链是破碎的。
何以故?
说到底,所谓基因,只是人体的信息载体,在人这个生命体制当中,信息,只是一个环节,尽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绝对不是整个生命体制当中,所有因果链的头端。
下面是一位大巴网友的问题:
这个人,应该说,是一个时代的典型人物。因此,我关注的重点在于:他是如何体现其时代的。
梁漱溟的禀赋,大体说来,是中等,或者说,是比中等多一点点。这一点点,并不多,但足以使其有自立的姿态和力量。
于是,这样一个具有基本自立姿态的传统知识分子,能够非常深切地表征其所处的时代。因为,他不具有时代的超越性。
下面,我主要根据其88岁时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艾恺博士的谈话记录,来分析这种时代属性。
一个场景
这是一个典型的东西思想的交谈场景,发生在梁漱溟88岁的时候。
现代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本身,决定了,其未知远比已知更为重要。
所以,这里我更关注的是,在已知的边界,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未知的可能性问题。
分子、细胞层次:
* 基因
* 细胞信号系统,细胞组织损伤和修复,细胞适应
* 细胞生命周期
* 毒性,自由基
在这个部分,主要讨论【还原论的问题】。
基本疾病过程:
* 水、电解质代谢
* 酸碱平衡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缺氧
* 发热,炎症
* 各个层次的应激反应
* 休克
* 肿瘤
在这个部分,主要讨论【系统的现象与系统的调节】这两者的关系的问题。
器官层次:
* 神经系统
* 心血管系统
* 呼吸系统
除非你达到一定的境界,否则,放下,就妨碍了心志;心志,就妨碍了放下。
所以,是否很清晰地同时做到放下和心志,可以作为一个过硬的标尺,来衡量一个人的实际境界。
《不作为是入道之门》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何以故?就是因为异议者尚未体证到,心志与放下(不作为),是一体而二的。
新评论
13 years 2 days ago
13 years 2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