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人类有史以来效用最显著的理性成就,籍由科学,
但,有意思的是,科学与理性,常常对精神造成极深刻的蔽障。
有两个问题,是科学与精神同时面对的,特别是,
1,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2,人类精神的本质是什么。
正是在这两个问题上,科学与精神有可能发生正面冲突。
科学,是人类有史以来效用最显著的理性成就,籍由科学,
但,有意思的是,科学与理性,常常对精神造成极深刻的蔽障。
有两个问题,是科学与精神同时面对的,特别是,
1,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2,人类精神的本质是什么。
正是在这两个问题上,科学与精神有可能发生正面冲突。
大概3~4岁开始吧,夏秋季节,晚饭后,只要天气好,我外公都会到邻居家屋前坪上,和一群老头子坐一起聊天,我都会搬一把矮凳,跟着去,坐在外公旁边,听大人们天南地北地聊。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讲“跑老东”的故事。
所谓跑老东,就是指1943年,日军从3月开始发动鄂西、湘北战役,攻占了我老家那一片,老百姓逃难的事。
从老人们的故事里面,我知道了“草尾惨案”。
对上面这个例子的说明,没有充分展开,下面的例子,尽量多番展开一些。
【例2】
嫉妒。
感谢guew给出了一个非常详尽的例子,并能够坦然地叙说出来,我相信,他表现出了如此的勇气,就已经解决了大半的问题。
一个人群,共享某个价值标准,例如,一个班级里面,成绩,就是一个绝大部分同学所共享的价值标准。
在一个人群里面形成一个共享的价值标准,显然,(其实,每一个显然里面,都有深刻的问题,就看你抓不抓得着,呵呵。)是群体协同行为的必要条件。
接下来是讨论{有效性}。
可能,我得在这里先更为详细地讨论,何谓抽象,然后再来讨论抽象的有效性如何达致的问题。
我所谓的抽象,是泛指任何人类对于一种具体对象更好的把握的方式。
这句话说得非常模糊,但是给出了一对相对范畴:具体,抽象。
之所以说是相对范畴,意思就是,任何一个对象,只要设定其是具体的,那么就存在一个相对而言为抽象的形态;同时,若又设定其为抽象的,那么也存在一个相对而言为具体的形态。
但是,抽象,是一个太过缺乏内涵的概念,也就是说,抽象,可以稀奇古怪地来,这个概念,本身没有任何有效性制约,也就是,你叫我抽象,但并不能告诉我,抽象总是有效的。也就是说,我常常进行抽象,但,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也就是得不到什么有效性。
例如(全是假想的情形,不保证具体细节的正确性和可能性):
1,今天一个同事冒犯了我,我很生气,你告诉我,做人要看开点,不要跟人计较。
新评论
13 years 4 days ago
13 years 4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