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作为人的基本{精神权能},是人类的根本力量之所在。
真正的抽象,不同于一般日常概念里面含混不清的抽象。
真正的抽象,必然导致饥渴,对于具体的饥渴,这甚至可以算是我所定义的抽象的一个良好的判别原则。
何谓对于具体的饥渴?就是真正的抽象,其实是在具体中进行的,是一个扑向大地的凌虚气度,是恒常保持着对于具体事物的饥渴的抽象,这就是抽象与具体之间恒存的张力。
缺乏这种张力,或者这种张力并不清晰的抽象,往往就是我们平常所谓抽象的特点,因此,就不是我所谓的抽象,不是可以作为人类智识甚至精神进步之基础认知行为的抽象。
抽象的出发点不同,会导致非常不同风格的图景,以至于会令人在这不同风格之图景之间,产生冲突的表象。其实,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而常常的情形是,两个不同的出发点,都是合理的。例如,古希腊与古中国的自然观,就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图景,惟其它们各自的出发点不同而已。
抽象的出发点,只是一个日常用语式说法,精密一点而言,就是抽象所赖以进行的原料或对象。
人类的抽象能力,几乎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而迄今我们已经表现出的成就,只是很少的一点,未来我们将作如是观。
数学的抽象史
古希腊人大概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花了300多年,以BC.300年左右欧几里德完成《原本》为标记,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数学概念抽象进程。
这个抽象进程,是以充分地学习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地区的计算知识为基础的。
这个基础一方面提供了抽象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抽象的限制性,因此,这第一次的抽象进程,很快停滞下来,进入公元后,可以说是完全被中断了,直到1千6百年后的科学革命,这个抽象的范例,才重新为人所承续。
数学抽象的一种重要程序,就是演绎。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