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下今天下午,在上海聚会中,我所作的一个关于东西文化之同异的阐述,概要如下:
所谓中医,本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唯象理论,比较物理 学当中热力学唯象理论,例如温度的概念,这种唯象的思维方式,在西方科学中同样可以发生。因此,中医之所以难以被现代人领会,正是由于它的这种唯象层面的 高度抽象性。考虑到现代西方医学,或者说生物学,相较于同时代的物理数学,其抽象程度是非常低级的,所以,我们还不能指望现有的西方医学,能够直接和传统 中医学产生接触的界面,还得等待我们基于细胞逐步抽象出多层次的抽象概念,才可能走向中医对生命的抽象把握。
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东西方并没有本质的差别,而只是采取的策略不同:东方是直接从最高的抽象度出发,走向具象对象;西方则是从最具体的实物出发,逐步抽象走向理论把握。
造成这种策略的不同的,来源于东西方早在两千年前所发生的选择的决然不同:
中 国人,特别是周朝人,否弃了神,只拜祖先,把人本身,放在与天地同一个位置上,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本身就可以实现天道。那样,我们最高的抽象,就有可能 直接体会到天道。一旦我们一开始就占据如此高位,接下来,才是逐步往下走,走向具体事物,这才有阴阳五行、周易之类,来统御性地用于解释我们所观看到的具 象。
西方人,则从泛神论、多神教进入单一神宗教之后,敬畏上帝被转换为摸索与揣测上帝的意旨,而要走近上帝,就必须从我们所感知到的日常具体事物 出发,去试图发现任何一点体现上帝意旨的迹象:天体按照多面体分布圆周运行;几何的纯粹性;...西方科学革命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几乎全部是秉持发现上帝 证明上帝的任务,而发现科学的。
东西方的这么一种分流,在今天,不得不汇合起来,使得我们看到这整个的过去的历史,必须要以至少1万年作为背景,那就是,未来的8000年,我们不能不看到东西方汇流之后的发展前景,相比这个前景,过去2000年的分流,不算什么。
所以,关键的不是东西有何差异与优劣,关键的是,如何从东西的交汇中,收获我们关于未来的最佳方案。
解释下作为唯象理论的概念:温度。
什么是温度,这个问题没法像什么是太阳那么回答,因为你没法指向一个东西,说那就是温度。
所以热力学的初学者,往往就被难在了这里:热力学居然用一条所谓“热力学第零定律”来定义什么叫温度,而热力学第零定律,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定义!
比较通俗地叙述热力学第零定律:
我有甲乙丙三个东西,假设我把甲和乙挨着放在一起足够长的时间,同时也把甲和丙挨着放足够长的时间,然后,我就说,乙和丙是相同的温度。
你看,上述定律里面,是否告诉了你温度是什么东西了吗?
没有那种通常的定义,而只是给你描述了一个操作程序,然后说,在这个操作里面体现了温度的定义。
这就是温度的唯象定义,整个热力学都是这么唯象建立起来的。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2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