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DNA序列的比较,一般认为人群从与黑猩猩共同的祖先物种种群中稳定分离出来的事件,发生在距今600万~800万年前。
在随后的600万年时间里,那个物种种群可能是首先一分为二1:一部分成为人科种系,一部分成为黑猩猩种系,而黑猩猩种系后来又分化出一支倭黑猩猩。
对于已经灭绝的物种,只能通过化石记录来获得了解。正是化石记录告诉我们,人科种系在约600万年里的演化,同样出现了一些分支,但唯独最终演化为目前之人类的这一支存活了下来,其他均已灭绝。
不过,上述图景只是一个理论的假设,相对最强的证据也只是来自分子生物学2。最直接的化石记录证据方面还存在大量空白:
- 600万年前人科与黑猩猩共同祖先物种的化石记录迄今未发现;
- 黑猩猩那个分支更早的化石记录也未发现。
迄今所发现的人科种系这一系的化石记录,远未构成连续的序列,大体上只是给出了一个迁移的图景:200万年以前的人科物种化石从未在非洲之外的地区发现,合理的解释是,人科物种在200万年之前,只局限于非洲大陆,距今200万年之后,才从非洲扩散到其他地区。
面对这样一个大体的图景,我们最关切的是,人类唯一有别于其他类人猿种群的部分-大脑,或者说高级神经系统的演化局面,是怎样一个进程。3
化石研究的问题
人科物种化石个体一般都非常残破,例如,部分下颚骨,头顶颅骨,部分肢骨,在这种情势下,一般的思路,倾向于镶嵌式进化,就是形态分块式演化。然后以这种形态的分块来作为比较的单位,与现有的人类标准形态做比较。比较的一般方式,是定义距离指数。
问题是,
- 这种对形态进行分块的依据并不强;
- 镶嵌式进化也是缺乏发育生物学依据的设定;
- 距离指数能否反映进化机制?
分子生物学的线索
比较生物学的途径
- 1. 在更早一些时候,从这个物种种群分化出了一支,成为现在的大猩猩。
- 2. Recent de novo origin of human protein-coding genes
- 3. 现代人在训练小黑猩猩时,不能不困惑于一个事实:行为表象上几乎接近人类婴幼儿的黑猩猩,为什么不能通过人类竭尽全力的教育训练,而进一步得到智力的提高呢?那一层看不见的绝对禁止了黑猩猩向前迈进的障碍物是什么?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6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6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