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车穿行大地之时,我突然看到。
把历史全部数值化,大量的秘密就会坦露出来。
脚底下这块大地,大小没有变。变的是什么呢?
我们每年都会种植相同或类似的粮食,做农活的用具有些变化,人均产量有变化。
我们经常地修筑道路,修好后用一些年,然后又翻新,乃至扩建,和新的道路形态:泥路,碎石路,柏油路,水泥路,铁路,。。。
我们经常修筑房屋,修好后用一些年,然后又翻新,乃至扩建,和新的房屋形态:。。。
我们日常生活里面的物品在变化...
。。。
所有这些,都具有确定的数量变化,把所有这些数量放在这里,历史,也就一目了然了。
当然,同样会有人马上反驳,你怎么可能得到所有的数量?甚至绝大部分数量你永远也不可能得到了。呵呵,是的,但那并不是致命的缺陷,所有的数量都是确定的,这一点就足够令我舒心了。。。
其实,把所有这些数量命名为一个变量,所有的变量都属于眼前这个历史,这庞大的机器,它的每一个量都具备明确的数值。那么,它还能有什么秘密呢?
没有了。
简单么:任意一个年份,有多少口人,这些人产了多少粮食,织了多少米布,修筑了多少道理和房屋,制造了多少日用品和兵器,然后又有多少除生产者自用之外的产品被用来交换服务,例如支付给教师、画师、歌妓、账房先生、等等。
人类的每一种活动或行为,都是可以度量的,或者说,我们先把可以直接度量的行为剔出来,剩下不能直接度量的,例如拥兵自重的一个将军的权力,一位谋士的谋略,...也都可以找到某个办法,对其行为予以度量。
也就是说,我们预先肯定,这个历史所有的事物,都存在其单位和数值。
让我们从财富与生存的角度,来考虑历史,就可以非常接近历史的本质。
首先,人的生存:
1,人是生命体,需要外部热量和营养供应,所以需要不停的食物和水分供应;
2,人是恒温动物,需要保持一个恒定的体温,所以需要生产保暖衣物;
3,人作为一种动物,面临各种疾病的侵袭危险,需要良好的居住环境,所以当你在大地穿行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村庄和城镇,分布在广袤的田野之间,那就是人类为自己制造的生活环境。
4,人是群居动物,需要不同人群之间进行物品的交换,基因本身也需要跨越不同人群进行交换,等等,这些,都需要人类建造良好的交通网络。
。。。
你 看,在一个原本莽荒的世界上,人类无非就是在做这些事情,基于一个产品的可保存性质:你昨天修的路不会今天就突然被销毁,你昨天生产的瓷器也不会今天就老 化而不堪用。。。。以此,人类不断积累自己的财富,使得人类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因为,我们生产的速度,最早的时候就已经大于产品自然折旧的速度了。
而所有这些财富,基本的一个目的,就是保证我们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坐在火车上,我仔细地考虑了下,在20世纪,我们在这个历史里面,增添了什么?
1,一个道路网络,车马道还在,但全部被重整了路基,铺上了柏油或者水泥;水路也还在,只是更换了机械船;然后增添了铁路网络,和航空网络。
2,增加了一个电力线路网;
3,增加了一个有线与无线通讯网;
4,粮食以及其他作物的种类增加了,同样大小的地块所需要的人力减少了;
5,房屋更加坚固,通过集中供水排污,每个人的卫生环境得到改善;
6,每个人所拥有的机械,所花费的电功,所拥有的信息,都突然有了极大增量;
7,每个人每天所消耗的日常产品增大;
8,非常不起眼,但是,对未来极端重要的,是每个人每天平均所享有的闲暇时间(非工作时间)在增多。
所谓历史计量学,历史的计量经济学,都是这个手段。
不过,我是认为,还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理解和挖掘。
1,大量的可以计量的环节,特别是计量化之后能够显现出来的意义,都没有得到充分理解和挖掘。
例如,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
宋朝一位读书人的典型职业生涯是怎样的?说白了,就是他可以通过哪些谋生手段,来获得一个什么程度的生活水准。
类似的典型读书人在人口当中的比例如何?
假设,这个典型的读书人并不需要从事第一和第二产业,那么他应该主要是从事第三产业,当然,行政为官吏,也可以理解为广义的第三产业:作为行政,是组织这个社会具有良好的运转结构,也算是对社会的服务。
显然,这种读书人在人口当中的比例,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数量,它可以使得我们用以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方面的一个典型变量。
当然,那个时候没有统计局,没有现成的数据,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没任何办法去估测该数据。
2,整个社会,如果在我们明确其每个环节点的变量之后,不需要知道具体数据,我们就可以构造很详尽的历史模型,而该历史模型最令人省心的是,它是一个有限模型!
因为,它所包含的人口数量是有限的,产量是有限的,消耗是有限的,。。。
而,一个有限模型,我很难想象其具有多么严重的数学困难。
一个有限模型,可能遭致的数学困难,是变量太多,所以经济学模型里面到处是非常庞大的方程组,有限但很高维数的向量空间,。。。
但,我感觉,这么一个其中每一个细节都简单的超大系统,是目前人类数学能力所能够驾驭的。
那么,只要处理不成问题,剩下来最要紧的,其实是我们的理解:如何在概念上来把握这个历史的机器,她的整体以及各个部件。
举一个例子。
目前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是投资者的一个巨大热点,其在国内现状,参见: http://gezhi.org/node/906
在这个例子里面,很明显的一笔账:
1, 多晶硅太阳能换能技术,肯定还不是一个已经达到了很好的能量效益(生产所需能耗与其总电力产出之比,然后直接决定其价格)的技术,必然需要被新技术发展和 随之的产业升级给换掉,这样一个具有比较明确的生存期的产品,投资者是否把这个生存期作为整个投资效益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了呢?作为投资者,他可以只考 虑微观的效益问题,但,作为国家,就需要在市场规模和生命周期的层面,来给予全局把控了。
2,中国作为清洁能源设备的生产者,同时,本国却不是主要的使用者,这本身说明,这个产品的市场,是一个畸形的市场,更象是某种奢侈品的市场。另外,销售该产品而得到的外币又只能被国家用人民币换走,结果还是落在了给国内消费者增加货币持有量上面来了。
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技术。
在这个例子里面,技术不仅决定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还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生存期。
所 以,在光伏产业这个具体的环节上,历史在这里进行非常自然的演进:生产增进财富,而技术往往比单纯的生产更倍增财富。那么,衡量技术的一个变量,就可以是 很简单的投入产出比,一个投入产出比高的生产链条,只有两个原因:或者是其中的技术更好,或者是生产组织得有更高效率。
Lee
简 单地说,历史像是三层楼,底层由地理,气候,生物等因素组成.组成第二层的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如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第三层由短暂起作用的因素构成如政 治,军事和外交事件.这三层相对应的就是结构的历史,势态的历史和事件的历史.但其中如何把握突发重大历史事件---比如革命---的作用在这一模型中则 易被弱化,变量极难把握,人和事都有变卦,历史是荒诞的,就像玩麻将当你准确地看出每家手里的牌和他们的打法并准确地看出谁将和牌时有人掀翻了牌 桌......
新评论
13 years 6 days ago
13 years 6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