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谓的运动系统,指骨骼肌以及相关骨骼所组成的人体可主动控制的运动系统。
在现代生理学的认识里,运动系统只是具有一个简单地执行中枢的运动指令的模式,但人类长久以来的修行经验表明,此一模式只是运动系统权能当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该系统在中枢的统合之下,尚有远为高等的权能,是该模式所不能涵盖的。这里,我称之为运动系统的智慧1。
经脉系统
经脉系统是高级中枢籍由运动系统调节五脏六腑的一个通道。
构建导引
导引,表面看来只是一个形。但是这个形,是要求意在神先,神在形先的。所以这个形远非单纯的形,而是在意和神之主导下的形,然后这形自行获得息的配合。
反过来,这样的形,能有效地推动气的运行。这就是息、气、神、意与导引之形的相互作用。
这个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可以用音乐来做类比:
音乐,若不是直接表达了感情,就不是好的音乐;同样,导引,若不是引导了气血的运动,就不是合适的导引。实际上,任何一点超出与气血相鼓浮的运动成分,都是多余的噪音,都是属于运动系统的杂念。
若是更加一般地看,除了在主观意念主导下的导引,人的体姿体式,无不属于运动系统的职能,那么在上述杂念的定义下,我们的体姿体式的问题,就是习性的问题了。这就是下面“化日常为导引”所要讨论的。
手与臂
手部的重点,在于十指。
腿与足
足部的一个重点,是踝关节部位的本体感知系统,构成步法的智慧核心。
化日常为导引
导引的高级形式,是转化诸般日常动作皆为导引。
诸般日常动作,也就是我们的体姿体式,诸如行住坐卧,莫不是之。
常人有两个极端:静坐与导引,以求气血之锻炼。以此,而不知道此两端之间,更有日常之行动,一坐一步,皆是气机。
不过,与其谓之“不知”,莫若谓之“不能”。因为,要在日常姿态变化中激发气机,乃至于绵绵不息,非一定之境地,而不可得。
这境界如何臻至?
关键是智慧的增长,修习作为辅助。
所谓智慧的增长,是指要通过体证,来领会任一动作的涵义,这涵义,并非指该动作的目的,而是指它所引导的气机,无论疾缓还是大小,每一个运动每一个静止,都有一个内部环境的气机与运动系统相鼓浮,领会到这个内在环境的鼓浮,就是其涵义。
然后,修习就是非常自然的跟随。
化导引为无形
导引的最高形式,是转化一切有形之导引,至于无形。换句话说,也就是心神对于自我生命的直接掌握。
- 1. 现代社会的人常常指责中国武学缺乏竞技性,其实是误会了,中国武学的宗旨,正在于增进此一运动系统的智慧,从而间接促进自我根本的智慧。至于竞技,竞何技?比赛之技?还是制人之技?还是杀人之技?若论比赛之技,则竞之无益;若论制人或杀人,则技之末节矣。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3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