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可以理解为人的某一项高级生理机能的行为表现,该项机能作为进化的结果,自有其必要性。但是,这个必要性,本身不能保证任意的“念”行为,在一高等精神价值观的评判下,都是“正”的。也即,存在一个判别准则,使得人类可能的“念”行为,可以分划为两类:一类为“正念”,一类为“妄念”。
于“念”中而不“念”,这里的前一个“念”,就是指“正念”;后一个“念”,就是指“妄念”。
问题是,何谓正,何谓妄,何谓这其中的高等精神价值观。
这一伟大的分野,建立的精神进化的概念之上。
生命之生理体制的进化,已是一确然的事实,但作为人类最新近之进化结果之表现的精神,是否成立其进化之概念呢?
透过人类精神历史的重重迷障,这一进化进程也是确然存在的,并且是,人类无限多样化之精神追求相状的唯一真相,也成为人类之一项高等精神价值观。
若要列举这无限多样化之精神追求相状,必是一无限长的列表,诸如:道德的追求,以及道德迷惑所带来的生理困扰;理性的追求,以及理性欠缺所带来的失能;心境的好恶,以及失去心境把握所带来的心理疾患;幸福的追逐,以及失去幸福所导致的生命质疑;...所有这些方向与选择,都实质是指向同一个方向:精神进化的方向。精神进化的概念,也正是由人群中的圣者,籍由自身的比常人更多更深入的经验,而使之明晰化了,明晰化到获得精神权能的概念,用以说明精神进化的稳定态势:衡量精神进化的指标,就是看是否稳定形成了新的精神权能。
而所谓正念,正是一项于常人而言的新的精神权能。
这一新的精神权能,并非完全凭空而生,而是源于旧的,并用于替代旧的。这对应的所谓旧的,就是我们日常所熟悉的“念头”;而后,又由于有了这一新的精神权能被称为“正念”,对应之下,我们可以称呼那旧的,为“妄念”;而作为对于旧的替代和否定,这一新的精神权能,亦可被称为“无念”。
所以,正念,并非我们日常言语环境下所理解的“正确的好的念头”,妄念,也并非我们日常言语环境下所理解的“错误的不好的念头”。又由于语言的使用,在我们常人,总是一守旧的标记,而很难具有向新的伺探功能,所以常常有效的标准是,妄念,一般都有向外的或向内的言语相随。
因此,所谓于念中而不念,就是以新生的正念,逐步替换已成为习性的妄念。
那么,正念由何而生?生于对妄念,或一般所谓念头的否定,无念,不念。停止,否弃你日常的全部念头,逐一地去做到这点。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停止,只能意味着彻底的失能,只能意味着堕入顽空。所以,无念的要点,不是停止,而是生成。新的权能之生成,正是精神进化的要点。
对于这一生成,有两种姿态:一种是获取,从无到有的获取;一种是自有,本来就有,只需要澄清而被见证。
表面看来,这两种姿态似乎是相反的观念,其实不然,仅仅是两种不同情境下所侧重的力量有所不同而已:获取的姿态,便于修砺的持续耐心;自有的姿态,便于澄清的自信意志。两种都是必要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正念如何而生?
新评论
13 years 1 day ago
13 years 1 day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