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instein的努力里,时空的不可分解之涵义被推挤到点上:发生在一个空间点和时间点上的事件是最初的出发地。即设定该事件本身能够产生关于时间的信息,例如是一块能够以刻度数值表示时间的表,然后这块物理表占据一个点的位置。
|>
纯从逻辑而言,下一步是考虑四个事件:
位置a上分别发生于`t_(a1)`和`t_(a2)`两个不同时刻的事件`E(a,t_(a1)),E(a,t_(a2))`;
位置b上分别发生于`t_(b1)`和`t_(b2)`两个不同时刻的事件`E(b,t_(b1)),E(b,t_(b2))`。
然后我们再继续试图依靠逻辑,要从这4个事件开始支撑起一个时空的构架,那么其中预设的物理有哪些内容呢?
在同一个位置上不同时刻的事件,如果我们能够确定这两个事件客体的同一性,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该事件客体通过这两个事件而构造出时间在该位置的一个间隔;如果不能确定这两个事件客体的同一性,那么就还需要引入更多的物理内容。
这里实际上还有一个前提是,所谓同一个位置是在何种意义上而言的。显然空间位置不具有物理涵义上的唯一性,因此这里一个预设的前提是,站在认识论的角度而言,我们只在乎物理上有意义的内容,因此只要我们观察到的物理内容是一致的,其相关的空间标架不管有多少都总是等价的。
在下面的文章:[作为物理测量的洛仑兹坐标变换] 里面可以看到,所谓同一个位置正是由测量这个物理动作来赋予涵义的。
表面上看,这里有意义的是这样两种空间形式的差异:一个物理点所占据的位置,和一个物理体(非点的物理对象)所占据的至少两个空间位置。但所谓刚体或任何非点的物理对象,都只是展现为一个空间的运动构型,并不意味着非局域性的瞬时信息互通,或者说瞬时作用的存在,例如一个长度为1cm的铁棍,一端的铁原子并不是能够瞬时地和1cm远处的另一端铁原子发生作用,从而瞬时地肯定其存在。
因此本质上,只存在一种空间形式,就是物理点的运动学形式。
这意味着,我们前面逻辑上归纳出来的4个事件,其实可以合并为一个唯一的事件:物理点从a运动到b。
我们所谓的时空,就是以这个唯一的事件为基础搭建起来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物理点从a运动到b这个事件可以有多少种可能的物理内涵,分别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于时空的感受的。
首先第一种最简单的物理内涵,就是牛顿的经典运动,然后这里我们要考虑的是电磁场的传播运动。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