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客体化的科学,自从狭义相对论开始,就被不得不引入的测量者或者说观察者纠缠不已,至量子力学为尤甚。
牛顿力学本身就是测量的结果,但唯一能够泄露测量者的存在的是参照系或坐标系,而刚性坐标架掩盖了测量者的辛勤工作,或者说,在瞬间,一切的同时存在,大大地减轻了测量员的工作。
我们人本身,是占据有时空跨度的物体,我们在意识的天然感受上,就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基本感知局限在一点上,而是一开始就具有对一个区域的整体感知。因此把一个事件单位缩减到一个物理点上面去,并不属于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经验。反之,我们对于几何测量和计数的悠久经验,总是令我们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只是谦卑而合格的记录员。
但,鉴于没有什么物理理由使得我们能够接受牛顿古典刚体在时空当中的延续,不妨认为基于同时性的刚性并不存在,因此对于__瞬间的必然存在性__,必须采用新的看法:
判断一个事件是否存在,并不依赖于相互作用__是否__实现,而在于__可否__实现。
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时空的测量者来说,不在于对于时空我们是否可以采用某个过往经验当中的物理对象来加以摹拟,而在于我们依靠自然的作用如何令时空获得延伸,或者说如何令时空得到物理的测量。
这就是爱因斯坦所引入的测量者的真实涵义,即在此实现的意义上,我们必须获得一个一致的物理理论,他把这个感受归结为一个原理,是我们建立物理理论的一个出发点,也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物理理论的一个基本要求:
对于任何测量者而言,我们的物理定律都必须是一致的。
爱因斯坦发现只要是人类的物理理论,必然嵌入测量者的角色,也就是说我们必须__可以__通过测量来认可其物理实在性。
新评论
13 years 4 days ago
13 years 4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