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一个基础支撑概念,是所谓公民社会。
而公民社会的公设是:个体是可理性的,社会是可一致理性的。
但理性这个概念本身,是内禀统计属性的,正如人群或者社会,更是内禀了统计属性。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如何确定一个公民社会的有效门槛呢?
何谓理性的内禀统计属性呢?
例如目下在欧洲各国正在进行的欧洲宪法全民公决。欧洲统一进程到底有何利弊,这就是一个比较艰深的学理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期待社会在该问题具有一致的理性呢?
法国和荷兰的实际投票过程就告诉了我们,仍然还是选举的旧戏码。
人需要在社会当中解决的问题,可以是极端复杂而远甚于欧洲统一。例如[Porn sites to get their own Internet domain],我们可以预计,由此很快会让人面临网络性工作的社会规范问题。显然这个问题对于公民社会的门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是由所有的社会性问题构成一个大数系统,使得理性本身内禀了统计属性。
这双重的统计属性,使得我们完全可以怀疑,是否存在一个明确而足够完备的公民社会的门槛,不论是在未来什么时候。
如果总是无法确定一个判定条件,那么只能说公民社会永远不会出现,而以此,公民社会本质上是一个虚拟而不可实现的概念。
[如何处理小人-社会心理与人格成长的交集]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3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