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凡日省录(11月3日)

此时是凌晨一点.
一到深夜,当我未睡,自然而然的坐在这里,我就悔恨我白日的许多言行.如此轻浮,暴躁,匆忙,粗糙.
我逐渐有些忘了沉静的感觉--当一颗心完全的回到腔子里,稳妥的塌实的放在那里.此刻脑子是木的,又有很多念头飘忽而过.回头看,一天没留下任何可圈可点的内容.什么叫浪掷时光.
我又是如此容易焦虑.一点点小事也容易引起我惯性似的恐慌.
这些天,生物钟也好象神经错乱了,半夜睡,清晨醒,持续做梦.不得消停.
可恨的是我,此刻仍然在悔恨的灵魂,在这一秒的悔恨里错失这一秒,如何得以安放此心?
我首先应该学会爱自己,善待自己.这个道理终于在接近三十的时候懂了,离做到还差得远.而时间,一滑一滑的就过去了,一去我这一辈子啊....
没有任何别的办法可以挽救自己,除了,在此刻彻底的放下来,把一切都放下来,徐徐舒口气,安静,亲爱的我自己,让那如母爱般的灵性仁慈之光,穿透我的心灵和身体.

从来未象此刻这般

觉得自己是如此需要自我怜爱,我的心离我自己好近.我甚至想紧紧的拥抱住我自己...好奇怪的感觉

好了,我要洗洗睡了

亲爱的我自己,晚安,愿一夜甜睡,无梦.

今天看王阳明的《静心录》

今天看王阳明的《静心录》,有这么几句,
“先儒所谓志道恳切,固是诚意,然急迫求之,则反为私己,不可不察也。日间用何莫非天理流行,但此心常存而不放,则义理自熟。孟子所谓”勿忘勿助,深造自得“者矣。学问之功何可缓,但恐着意把持振作,纵复有得,居之恐不能安耳。”
不正说中我的弊病么?我待还要总结,落笔却觉字字都在先生的话里。。。。

:)

总觉得王阳明和阿罗频多,在那一精神的朝向上方法上,可以互正。

而在高处者,一切衣服褶皱早已熨得整整齐齐,不需我们再重新去找那些褶子:)

严格地说

作为看者觉得,你的障碍一直在这里。

呵呵

我的性格一直以来就是人为的东西渗透得太多.呵呵,另外来自于某人的压力也不小呢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