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认为人是否应对如此的(心灵映照的,直指心源)爱情有所坚持呢
冬青 说:
这个怎么坚持呢?你只能做你能做的,又不能把这个时候用绳子系上用保鲜膜封起来,两个人能走下去就走,像沈从文和张兆和;走不下去的,如胡兰成张爱玲,这不是“坚持”的事。
见小曰明说:
哦,对,用坚持不准确,我是想问,人是否该有这样的爱情理想?并且坚持这种理想,哪怕终身孤独。你是觉得这种哪怕终生孤独好,还是妥协一些不坚持这样的理想好
冬青 说:
张爱玲后来不就单身了很长时间,晚年在美国才和赖雅在一起,赖雅穷困潦倒,不久就死了,张一生其实也就和胡爱过那么一次
见小曰明说:
我指的坚持,是必须的。我指的意思是说,就如同在精神修行上自己应对自己全然的信赖一样,并不会因为自己一时的沉沦而放弃自己的方向,而是终还是朝着那个方向去。那如果有幸遇着这样的一个爱人,也应该生出类似的信念。因为了解自己尚是难的,双方的了解自然是更难的,但对此要不放弃,有更多心理准备让自己从容面对问题,也还是终朝着那个方向去,而不是,放任自己离开。
冬青 说:
我明白你的意思,因为我对那种爱情同样有渴望和迷恋,但根底里那同样是一种外求啊,渴望有一次心灵的撞击要照见自己提升自己,好像有了这么一次连生命都会不一样似的,其实那仍然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一个瞬间。“心灵契合靠的是两颗心.另一颗心是不是外物吗? ”
见小曰明说:
呵呵我问你的时候,是有原因在的。我指的意思,也不是指外求那种
冬青 说:
那颗心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可能会离开。不外求的是怎样呢?是自己内心对爱情的理解,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吗?
见小曰明说:
我指的这种契合之爱,不是指的外求。而是,类似于茗剑说的,在归于自己的同时的相融。不是信赖对方,实质还是信赖最本质的爱。因为信赖最本质的爱,而信赖对方,也信赖自己呵呵
冬青 说:
恩,这种感情当然好,但我们对它也不能生执着心。可以信赖,但不要有希冀,不期待回报
见小曰明说:
我只是顺便想了解一下别人的选择会如何,我不知道如果一个人,宁愿终身孤独,也不妥协和降低标准,是不是算执着呢
冬青 说:
恩,我会这样,但也会面对现实,很多时候并非那么理想。或许我归于自己的还不够,所以妄念和幻想还是比较多一些,如果内心明白真正的爱的话,是没办法屈就的。那就是自欺欺人把
见小曰明说:
或许要看他内心为不为苦。呵呵这个问题一直算我的困惑
冬青 说:
恩,感觉苦就是没有接纳自己,没有归于自己。嘻嘻,明白,也是我的困惑吧。在我看来不算执着,其实是顺其自然,因为没发屈就,所以就坚持呗,就是说这种坚持一定是要内心不为苦的,自觉苦的话这种坚持就是束缚和封闭了吧
见小曰明说:
我就是想明白,对纯粹的爱的理想的坚持,是否是一种执着?它究竟和修行本身是否真有矛盾之处?如果这爱,是建立在首先归于自己的基础之上的相融,那这坚持,还是执着吗,和修行本身还矛盾吗
冬青 说:
那就去观照它,一直觉察它,看来如何生住异灭。没有什么矛盾的吧,像关注呼吸一样关注它。我就是这么做的,内心一直有这个执着,之前带给我很多苦,因为在求,就有求不到的苦
见小曰明说:
恩,你讲的是该如何做,我讲的意思是,这个事情是否有它的道理本身。因为我现在并没有为此苦恼啊,只是没搞明白,呵呵所以不存在该如何做的问题,呵呵一切的做都是一样的,除了观照别无他途
冬青 说:
嘻嘻,借用李宗盛的歌名《爱情有什么道理》不要问道理,关注它就行了,也许是前世的业力,也许是长相气质或者偶尔的眼神,道理很难说也并非那么重要。一切的观照觉察都是一样的啊,去觉察就行了,其他的肯定因人而异,你会这样做,他会那样做。反正这份愿力已经升起来了,他就是真切在那了,不逃避,觉察它,我就是这样想的,很简单,呵呵
见小曰明说:
呵呵是啊,不逃避,觉察它,并不妨碍去在道理上想清楚吧?
冬青 说:
你是在说对纯粹的爱的理想的坚持是从何而来的?它到底是什么?
见小曰明说:
呵呵,我好象也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还是问,这坚持是否是执着?当然如果我这坚持,指的是归于自我的前提的,
见小曰明说:
晕,YIJUN你怎么看啊
冬青 说:
为什么这么在意是不是执着呢?
见小曰明说:
行了,我不讨论这个了,呵呵没意义,呵呵因为我的这个迷惑由来已久,算一直没弄明白的事
冬青 说:
呵呵,或许你自己慢慢的就解了,不解也没关系。蔡康永说了:有困惑才有意思。我喜欢有意思的东西,虽然很多时候未必有意义。
见小曰明说:
恩,我提出问题来,不是单纯针对我的,而且,我也并不一定是要现在有答案,关键是,它是否是一个值得面对的问题,只要有这个问题在,也就行了,有一天肯定也会有答案的
冬青 说:
的确有一些问题是伪问题,我还没有能力说这个是不是
见小曰明说:
呵呵是啊,我也正是不知道呢
冬青 说:
嗯,那就先放着,也许忽然就能看清真伪了
yijun 说:
1,"对纯粹的爱的理想的坚持,是否是一种执着?" 这个句式也可以这么用: "对修行的理想的坚持,是否是一种执着?"
2,"那就去观照它,一直觉察它,看来如何生住异灭" 观照,是生存所必备的基础
3,"对纯粹的爱的理想的坚持是从何而来的?它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该问该看
见小曰明说:
是,"对修行的理想的坚持,是否是一种执着?"呵呵这个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我也想知道
yijun 说:
执着是什么?执著是绝对的恶吗?执著,只是我们态度上的一种不妥当,但"执著"本身不具备辩解能力,本身不能告诉我们所执著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正见
冬青 说:
为什么要执着于它是不是一种执着呢?这询问本身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不放松
见小曰明说:
这个询问是不是一种执着我觉得不重要,或者应该说,事情的重要性是有它的主次之分的。
yijun 说:
执著,之所以是一种不对的态度,是针对我们思维的蒙昧与行为的盲目而言的。更关键的,是针对我们的低级欲望而言的。执著,这个单独的词汇本身,不足以告诉我们,我们所执著的对象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说,同样是执著,我们没法区分我们执著的是高等的需求,还是低级的欲望.也许一种精确的语言,需要另外一个词汇,比方说专执。我们用执著,来针对低级的欲望,用专执,来针对高等的需求,那样,我们就可以一概而言,执著,总是不应该的,而专执,是必须的。但问题就在于,谁能够告诉你,什么是不该执著的,什么是应该专执的
见小曰明说:
是的啊,为什么专执是必须的呢
冬青 说:
我不这么看,或者我还没看明白
yijun 说:
所以,根本的问题就在于,你需要观照,需要看到任何事物的本质。需要有分辨能力
见小曰明说:
恩,为什么必须有专执呢,意义在哪里
yijun 说:
那你可以问同样的问题,释迦牟尼为什么要专执于求道?他9年一个师傅,连换了好几个师傅,好好的王子不做,去苦行,这份执著,又是何为?
见小曰明说:
对观照的必须性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恩。。。。。
冬青 说:
专执和执着都是不放松,内心有紧缩,我觉得没必要以对象的低级高级来划分,一样的观照就行了
yijun 说:
专执不是不放松,而是坚强和明见。而观照是一切的基础。但只有基础还不够,你总会,也总得往上升起。
见小曰明说:
呵呵我大概理解你的意思。呵呵我同意YIJUN说的,执着和专执不同。是的,重要的是,如何分清什么是不该执着的,什么是该专执的。而人往往的困惑,是在于没有这种分清的能力
冬青 说:
不同在哪里呢?
yijun 说:
所以我们思考问题,不能习惯于套一个正确的句式,常常句式是正确的,涵义却偷偷无关了。归根结底,也就是观照没到透亮
见小曰明说:
恩,明白了
yijun 说:
人生第一,是"看到",人生最后,还是"看到"
冬青 说:
归根到底还是要更精微的观照,除此以外,别无它法
见小曰明说:
就如那句话,世界上的真理并不多,但什么是真理,而不是套着真理外衣的伪理,分清这个才重要。所以我需要面对的问题有两个,什么是生命的终极意义,什么是爱情的终极意义。我的思考是否就是它们的终极意义,还是只是被蒙蔽的自我认为的终极意义
yijun 说:
观照,是肉搏战,不是一个思考可以了。常常,真见识,就藏在最浅显的事实里头.例如,所谓爱,无非就是一个人对不是自己的另外一个人,可以如何。这个"可以如何",当然,首先就依赖于"一个人对自己,又可以如何"这个问题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无法切真地从心灵精神上来关切,可以指望这个人对一个非他/她自己的人能够如何?
所以,所谓爱,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在走出自己时,能够切实站稳的第一步。"一个人走出自己"是一个具有极大意义的事情,这个意义非得放到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这个层面上看不可。先科普一下...人类最早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是早期的人属动物中的杰出者,学会了超出此时此地感受的观看,就是这一步,我们作为那些杰出者的后代,才成为我们今天的人
冬青 说:
哈,我以为是直立行走,使用工具之类的
见小曰明说:
哈哈
yijun 说:
具体可以参考这个: http://1kosmos.blogspot.com/ 最近写的
见小曰明说:
早期的人属动物中的杰出者,学会了超出此时此地感受的观看,表现就是如此啊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呵呵
yijun 说:
"一个人走出自己"从进化的意义上,算是人类走出的第二步,具体而言,是2000多年前,各种文化,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些先知,告诉我们后代,要走上这个方向,例如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黄老庄孔,欧洲的耶稣,中东的...
几乎都是同一个时期出现的人,当然他们之间还是有区别,但大体方向,都是号召人走上精神之路。所以所谓修行,或者说精神之旅,是人类无法替换的上升之途。"一个人走出自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力量的第二步展现。这个力量能够把人这个物种带到什么样的境界,我无能力说,只能说这个时期至少得花掉以10万年来计算的过程。我们都是要死的,但如果我们能够安息于我们这个物种的未来必然前途上,就是做到本份了。所谓爱,还只是"一个人走出自己"的第一步,接下来,人需要用它这份力量来观看更多的人。
见小曰明说:
你那第一步第二步把我搞混了。你是说人的第一步是走上精神的上升之途,第二步是指走出自己是吗
yijun 说:
人类进化的第一步,是学会到观看,学会到超出此时此地的感觉.第二步是走出自己,走上精神之途.所谓爱,我觉得是其中走出自己的第一步
见小曰明说:
呵呵明白了
皂角 说:
那么说爱她才是第三步是不,第一步站稳了,第二步走出自己,第三步给予付出
yijun 说:
不是这个意思,其实也谈不上第几,只是一个人要走出自己,爱,是一个最深切的步骤。其实,所谓死亡的难题,跟这个也有关。死亡,无非就是我自己的生命没了,而不是自己之外的别人的生命也跟着没了。走出自己,我们都没有做到,但可以想象,当一个人的精神可以走出自己,深切入另外一个非他/她自己的人的心灵,甚至深切入整个人类的心灵,那他/她的生命即使结束了,又意味着什么呢?是,释迦牟尼也未必完全做到走出自己,但过去没有人做到,未来不会永远没有人做到,人类,出生和死亡一直在进行着,如此延绵下去,总是在进步的。我们的生命在此时此地,我们其实是不简单的自我,我们每个人其实如果自觉自知的话,都应该了解到自己继承了过去1百万年来人类不懈努力的结果.所以说,我们都是幸存者,所以我们应该成为杰出者.
见小曰明说:
阿毛喝粥还没喝完啊
yijun 说:
什么事情?
见小曰明说:
你不是还没说完吗
yijun 说:
忘了说到哪里了
见小曰明说:
yijun 说:
我们的生命在此时此地,我们其实是不简单的自我,我们每个人其实如果自觉自知的话,都应该了解到自己继承了过去1百万年来人类不懈努力的结果.所以说,我们都是幸存者,所以我们应该成为杰出者.
yijun 说:
呵呵我不知道你们什么感觉阿,观念和感受还是有差别的,感受,在此刻去感受,而不是一个观念放在那里,然后生存才会感觉到重量
冬青 说:
不是应该而是自觉自为
yijun 说:
嗯,落实到自己,就是自觉自为。其实可以做点比较,就是我前面说的人之所以为人,走出的关键第一步是超脱出此时此地.狗的任何需求和感受和行为都是属于此时此地的,狗不会想自己整个狗的一生的问题,只有人会有关于人生的问题,这种观看的一个体现,就是三万年前的古人,之所以要在岩洞的壁上画岩画的动机,他能够作为一个旁观者观看了,才知道画。
冬青 说:
可是我们不是要活在当下么?
yijun 说:
对,活在当下,和只是感知到此可此地,是两码事。恰恰相反,活在当下,是要求你对生活的感知,尽你的全力,去笼罩整个生活,过去与未来,身边与远方,就是把生活的全部收纳到你此刻此身上来;仅仅感知此刻此地,就是像狗一样,只知道饿了就去拱垃圾..例如狗就不会拒绝嗟来之食,人之所以会拒绝嗟来之食,是因为他对嗟来之食的态度是基于他对整个事情的理解,所以学会观看,绝对是我们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第一个关键步骤,人都有观看的能力,但各自用功或禀赋不同。只是都继承了我们祖先把自己从动物群里面拔出来的能力,但大都只是守成无作为的
冬青 说:
我们每个人努力的修为都会成为全人类进步的一小步把,吓吓,这样想想还蛮有责任感的
yijun 说:
...全人类,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所谓全人类,就是一群和你一样的人,此刻都活在此时,而已。首先,不是对别人,不是你对这个人群的其他人的责任,而是对自己的责任,所谓自己生活在此世的意义何在。超出此时此地,其实也就是超出一个更为狭小的自我,那个动物般的自我,只有基本的感知与需求与动机。人之所以优胜于动物,恰恰是走出那个,放开那个过于近身的感知能力,也就是除了了解此刻的需求,也了解未来自己的需求。这样一种观看视野在时间空间和深度上的扩展,就是人的进步方向。回头和动物比,主要是要看清楚自己一路走来的方向。人确实就是这么一路走来的,也就没什么好说的,我们没法逸出,说自己还可以回避什么,或选择其它什么。至于种种分歧和误见,都只是无关紧要的人类所付出的时间成本而已.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落实到每个人自己在每个时刻的自由选择上,在这个意义上,生和死,在每个时刻都是在进行着的,根本就是人生常态,死不足惜,生不足喜。所谓一个人精神的入精入微,就是能够累积每个时刻的生,步入一个种群意义上的永生境界。
见小曰明说:
这意思是说,只有精神入精入微,才能对自己当下每秒的生存有所感受,这就是累积每个时刻的生。是吗
yijun 说:
只有精神入精入微,才能有能力自主选择自己此刻的生还是死。选择生,则立刻生机沛然,选择死,则继续昏暗。
见小曰明说:
想问你,你说的“人类进化的第一步,是学会到观看,学会到超出此时此地的感觉.第二步是走出自己,走上精神之途.所谓爱,我觉得是其中走出自己的第一步”这段话,何谓“爱,我觉得是其中走出自己的第一步”?如何叫走出自己?我的意思是,还想继续弄清楚爱在你那里的意义
yijun 说:
对于我们一般人而言,所谓修行,就是先看到自己。这是修行的入门第一步。真正了解自己,是一个漫长而有其必然规律的过程。首先,我们要依靠我们的先天禀赋,看到一点,然后这清晰看到的一点反过来可以带给我们勇气和养份,令我们的识见更强...如此反复,累积而得进步。
冬青 说:
一个艰难需要耐性,需要自己给自己滋养的过程
yijun 说:
当然,这些都可以只是发生在自我内部,因此,如果这些总是只发生在自我内部的话,我们很可能会选择独处修行。这就是所谓的小乘,自了身。但自了身,未必是真了。因为如果这个修行的事情,终生只是发生在一个自己的内部,其识见之明度,是可疑的
见小曰明说:
我有点激动,我突然隐隐觉得理解你日常的无情苛厉,那并不是不慈悲,而是因为建立在自我实际去到的深度上的纯粹。就是说,比如我似乎比你慈悲容易悲悯人,但实际上,我的纯度远不如你,你只是看似落后于我,但你其实比我更好的做到了那两个字,沉实。我的所谓慈悲,是踩空的,很容易有伪的成分的。恩你继续说你的。
yijun 说:
道理很简单,我们绝大多数人相互都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不排除有极其少数天生禀赋极强的人,可以一个人完全不与任何其他人来往而走到极远。但绝大多数人,都需求同伴,需求相互能见的人。所以从道理上,生活在群体中,生活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是一般人识见的必须。但这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因为这些都还只是从外面来看这个走出自我的进程。更大的必要性,是从每个人内部来看这个走出自己的意义所在。
冬青 说:
怎样从内部看呢?
yijun 说:
就是假设有这么一个人,就是前面说的,假设有那么一个天生禀赋极强的人,可以一个人完全不与任何其他人来往而走到极远的人,当他走在自我的识见之途,达到一定程度,他会发现什么,那种感觉,其实通过一些书里面可以揣摩得到,例如老庄,例如某些佛经。他会发现,用庄子的话叫做,吾丧我,也就是所谓大乘的入口。
冬青 说:
恩,吾丧我,放下我执
见小曰明说:
明白了,还是会走到大乘去,否则自了身不会是真了,是吗
yijun 说:
所以,走下去,自了,是一个贴错了牌的中间站;走下去,所谓爱,是必经的一站。我想,对于一个人而言,爱,是否得其人,可能真是不算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达到了爱的那一站,然后,再继续走。
见小曰明说:
如何才算达到爱的那一站?
冬青 说:
就是说不管是你爱的是怎样的人,怎样的爱,本质都是一样的修炼?
yijun 说:
吾丧我之后,我倒是觉得才有资格谈爱。
冬青 说:
之前的更多是情?
yijun 说:
否则说出来的爱,都只是自己都心虚的不可知深浅的情
冬青 说:
怎样才能从情到爱呢?还是要丧我。陷在情里面的全是我执。
见小曰明说:
如何才算真正达到爱的那一站?
yijun 说:
所以走到爱的那一站,不容易。
冬青 说:
这中间的一步该如何切实的走呢
yijun 说:
我想走到那一站的一个至少的前提,是做到了两个人都至少是吾丧我了吧。当然,很有可能,只是一个人做到了。
见小曰明说:
必须是两个人都达到吗?是一个人达到了还是两个人都达到了,有什么意义上的区别呢?
yijun 说:
这个问题很像是释迦牟尼临终时遇到的问题。弟子问他一生的感慨,我们可以去体会,他一生孜孜求道然后喋喋不休,所为者何?按照佛经的词汇,佛意欲超度众生.但他做到没有?他在世时,没做到,他离世至今,也还没做到,但是否因为他迄今没做到,就可以说他失败了呢.他的回答是,他一生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没有做.这个回答是最适当的。因为一切已经发生了的,就放在那里了,与即将离世的自己无关。
冬青 说:
可这个和我们的疑问关于爱,一个人两个人的直接关系在哪里呢,我脑子有点转不过来
见小曰明说:
我理解是这样的,是因为爱只是爱,我只是我,你只是你,因此,是否达到了爱,只有两个人都达到,爱才真正在那里了。否则,即使我自己一个人达到了,那还是我。是这样吗
yijun 说:
所以,爱也是如此,自己做了什么,都已经放在那里了,结果是否导致两个人在爱的境界上一致,在我们离世的时候,已经与那个追求爱的自己无关了
见小曰明说:
这个和我理解的意思是一个吗?
yijun 说:
对,爱在本性上,就不是属于一个人的东西,但又是由每个人自己去由内而外地完成的。
见小曰明说:
但是对于自己来说,有没有达到爱,其实又并不重要了。因为每个人说到底不还是走自己的路吗?
冬青 说:
爱只是一小站,还是要往前走。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吗?
yijun 说:
就好像进步,本性上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你作为人性上代表一个种群的事情。"但是对于自己来说,有没有达到爱,其实又并不重要了" 这话是不对的。
见小曰明说:
因为按你这么说,爱的意义似乎只是为了最好的见证丧吾我,
yijun 说:
你是什么?不完全属于你的事情,于你就不重要了,这是什么逻辑?你这个逻辑就是典型的没做到吾丧我的情况下的逻辑
见小曰明说:
是,我刚才自己也看到了。那应如何呢?
yijun 说:
千万记住,丧吾我,不是作为我的目的,因为那时的我,在哪里?
见小曰明说:
明白了
冬青 说:
关键还是要时时刻刻的修为呀
见小曰明说:
在达到爱的小站之后,丧吾我之后,接下来走路的那个我,是整个人类层面上的行进,是这意思吗
yijun 说:
你不觉得释迦牟尼在2000年后还被人学习他的思想,不正是因为他代表人类行走在前面吗?"整个人类"不是一个多大的词,其实是当一个人修行到一定程度后,逐渐融入个人小小自我的一种感觉,或者说,是自我所融入的一种感觉。前提是,你通过修行,真切触摸到其他所有人的心灵内幕。爱,也如此,也是通过修行,你能够真切触摸到另一个不是自己的人的心灵深底。
冬青 说:
所以那才是真正的爱,也不是被自我蒙蔽的情。
见小曰明说:
个人小小自我?没懂,是指各个小小自我吗
yijun 说:
就是每个人的自我,一开始都只是一个自我而已。
见小曰明说:
但是要照这么说,相较而言,爱也不是非得达到不可的事情,也不是非得在异性之间产生的事情,是吗
yijun 说:
不是,精神行进,无法跳过这一站,爱不是岐于精神修途之它途,而是一路的
见小曰明说:
是啊,但也可以是爱同性啊,我指的爱同性的意思是,这种爱,并不一定是非得有性爱的。
yijun 说:
性,难道是我们生命之外的物事吗
见小曰明说:
我同意爱不是岐于精神修途之它途,而是一路的。我只是说,当然最好和最正当的,当然是异性之爱,但其实未必是有性的爱
yijun 说:
其实问题是,性是什么。放到生命进化背景上,性是生命很根本的事情,没有性,基本的种群生存也不会有.所以在动物,性是生殖需要。生命的进化,是累积的,而不是捡了西瓜丢芝麻。到了人,生殖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更多地增加了新的物事。生命的进化,导致性这样一种机制,来确保生殖和种群延续。到了人,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用这一机制.这同样是一个自由选择的问题。显然对于现代人来说,面临的这个选择变得很凝重,因为首先人有可能不经过性而进行生殖,例如人工受孕借腹怀胎之类的。再者有很多人发现吸毒比性更值得追求。所以,在人类的自由选择范围,性,变成一个不存在权威答案,因而人人跟随自我感觉来选择的问题。所以,每个人给出的答案,其实是完全依赖于这个人对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的性的敏感性的。有的人觉得和小便差不多,有的人觉得和吃大餐差不多,有的人觉得和自慰差不多,有的人觉得是情感,有的人觉得是心灵...人与人的差别,就是在这个敏感性上
见小曰明说:
恩,但如果是一个修行人,把性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看的话,对性也应该是和对生命本身的庄重和敏感一样的,是吗
yijun 说:
对于修行的人,任何生命本地的力量,都是要善用为心灵的力量的。就好像呼吸心跳,像虚云那样的程度,是可以做到寿尽而自灭的,呼吸心跳,是和性同一样的基本生命力量。
见小曰明说:
谁谁谁老死不是寿尽而自灭呼吸心跳啊?
yijun 说:
你错了,我的意思是,有的人的去世,是主动的
见小曰明说:
比如自杀,比如暴饮暴食等变相自杀。是吗,都是和自杀一样对生命的摧残。就是说,如果一个不懂得好的爱护自己的人,等于主动选择死
yijun 说:
你怎么还没明白,我说的主动,是指精神的力量所致
见小曰明说:
恩恩恩,我是又想到一个自己的问题了所以想开了,但你的意思我的确没太明白。
yijun 说:
不是,你没懂我的意思,我是指修行人所指的灭寂,是指临死那一刻,终止生命,是缘于被动的关机,还是缘于自己心念的动作。
见小曰明说:
哦。。。。所以那叫圆寂啊?他自己想死就死了?哈哈哈哈,那他为什么想死啊,活着不挺好嘛。
yijun 说:
是的。但不是想死。是对自己生命很敏感,这架机器走不动了,就知道时候到了,然后主动安然地关机,顺天命而已.而不像一般人,内心充满留恋,不想死,不想死,然后被迫关机。
见小曰明说:
明白了,感动。。。。对自我的感触得到何等精微的程度啊。包括吃个东西进去了,身体有什么反应和变化,平时有什么反应和变化,时时精微的感受到。才会知道,什么时候是大限已至。
yijun 说:
对于狗来说,吃到好吃的,就只是连声说好吃好吃;对于人来说,吃到什么会感受到那个东西对身体的作用
见小曰明说:
恩,还真是,吃青菜就感觉清爽,肉会有浊气,虽然好吃。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6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6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