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这几乎可以说是我们宇宙观的第一原理。
但,换一个言语环境,就很难成立了,因为,你可以问:什么是健的标准?有什么理由我们一定要健?健又有什么好处?...总之,“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并非一句自明的话。
而对于我们,就完全不同了,因为,这个“健”,并非一个有待阐明的范畴,而是一个可以进入先验范畴的自在感知,对于这个感知,你可以体认到,健,就是这个宇宙,乃至自我的本源。
于是,几乎所有的歧义都聚集到了对于健的感知差异上。
最粗浅的义度上,健,至少是健康,但健康对于常人,尚不能带来超越生理之上更多的东西,于是,开头那句话就开始流于粗鄙。
其究极的义度,是在其终点:宇宙乃至自我的本源。因此唯有你将观照的灯光,投射到这个终点,才能可望契合到,健,在你内中的鼓动,正是这个宇宙的内中鼓动。
然后的问题,就是,达至健,经由何路?说观照还是不够的,更合适的是体认。
但,这样一来,我们就是在兜圈,又兜回来了。体认不到,或体认有误,又咋办?
问题的答案,几乎是纯操作。
说是纯操作,其实甚为托大,因为,给出一个操作,要有足够的把握说,不同的人能够因此得到相同的结论或涵义,那这个操作该被阐明到何种精微程度啊。
天行健,是完全反对这样一种自然观感:
宇宙诸事务,在第一原理之基础上,就是偶然凑泊的了。固然,这种观感表面看来是很合乎迄今我们的科学观感的,但,这种合乎,是相当粗鄙的,因为涨落和概率分布的存在,并非代表全局的偶然凑泊。
进一步,落实在人身上,强健和虚弱,绝对是会导致完全不同后果的。这不同的后果,绝对是不同的实在事务。
所以,我们何尝没有理由追问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选择强健,意味着选择了什么?
当然,天行健,也并非赤裸裸地要说,自然,包括自我作为其一个成分,具有某种类人的意志,不是如此。
天行健,就是一种观感,一种体认,甚至,一种契合。因此,这个结论,惟独在你自己的内中,提升到一个足够强健的程度,才能体认到,自然呈现于你的情势,就是,天行健。
因此,用现代庸俗粗略的词汇,古老的中国人,所谓道统,是以一种绝对唯物客观的态度面向一切,而树立此态度的主体,是一个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锐利静伺、随机而扑者。
君子自强不息。
这句话很奇怪地诱惑出我的一个念头:很想尝试真正临死的考验,以心志面向死亡,一定是很爽的事情。
自强,是一个有太多内涵的词汇,因为,自强,也即我们可以经由自我入手,而改变此在的途径,实在太多,多到每个时刻,你都有可能触碰到一个新的入口。
新评论
12 years 41 weeks ago
12 years 41 weeks ago
13 years 45 weeks ago
13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36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