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整个南亚大陆,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生态灾难,曾经是当地最为常见的秃鹰,包括白背秃鹰,长吻秃鹰以及细吻秃鹰,其数量都已经下降了90%以上。如此剧烈的种群数量减少,这在鸟类的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从而引起了全球生物学家的关注。
杀手在哪里
自古以来,南亚大陆的天空一直是秃鹰繁衍生息的乐园,无论是印度民间故事还是佛教故事里面,秃鹰一直是频繁出现的角色。秃鹰主要是以野外动物尸体为食物,由于南亚人民的习俗的缘故,秃鹰在当地人的生活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清理野外自然死亡或人类丢弃的各种动物尸体,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的尸体,从而避免了由露天弃置的尸体腐烂而导致的传染病流行。从1992年以来,秃鹰数量的急剧减少使得人们的健康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潜在威胁,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野外腐尸再也得不到成群秃鹰的及时清理,人们患传染病的机会骤然增大。
全球各地关注这个现象的科学工作者们一直在寻求秃鹰大规模灭亡谜一般的原因,试图从各个方面去探求秃鹰可能的致死性因素,但进展都不大。最初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的一位研究人员坎宁翰,宣称一种病毒是秃鹰的终极杀手。很多的研究也是试图寻找秃鹰生活环境当中各种可能的病原体。但2003年5月在匈牙利召开的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上,来自美国和巴基斯坦的一组科学家公布了他们令几乎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人类常常给有蹄类家畜(例如猪,牛,羊等)服用的一种消炎畜药,对秃鹰来说是致命的。而当服用了那种药物的家畜意外死亡后,尸体被遗弃在野外,如果秃鹰吃了这样的尸体,就几乎是自杀性的。
那组研究人员在巴基斯坦收集了259具白背秃鹰尸体,然后进行了彻底的病理尸检,发现85%的秃鹰都是死于典型的内脏痛风,这种疾病是由于在内脏广泛地发生尿酸结晶所致,而本来应该随尿液排到体外的尿酸之所以在内脏发生滞留结晶,则是由于肾脏功能衰竭所致。研究人员在那些秃鹰的肾脏里面,发现了一种典型的畜类消炎药物—环氟拉嗪的异常残留。于是研究人员就怀疑秃鹰是被环氟拉嗪害死的,即通过食用家畜尸体而间接服用环氟拉嗪,然后环氟拉嗪导致其肾脏功能衰竭,进而发生全身性痛风,最终导致死亡。为了验证这个想法,研究人员在野外捕捉了一些健康秃鹰,给它们喂食生前服用过环氟拉嗪的家畜的肉,结果在20只秃鹰里面,居然有13只都因发生痛风而最终死亡。
人类的错失
这个发现一经公布,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并导致了激烈的争议。因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兽医类药物有可能导致野生动物种群的大规模死亡,特别是对于印度本土的研究人员来说,在直观上比较难以接受这个结论,因为即使环氟拉嗪确实对秃鹰具有致命毒性,但生前服用过环氟拉嗪而被抛尸野外的家畜数量并不很多,似乎难以导致那么大规模的秃鹰灭亡。然而2004年7月由来自英国,印度和尼泊尔的一组研究人员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对从印度和尼泊尔收集来的大量秃鹰尸体作病理尸检的基础上,同样发现了绝大多数样本都存在痛风的症状和环氟拉嗪的残留。这就说明,在整个南亚大陆都存在由环氟拉嗪引起秃鹰痛风而致死的问题,而秃鹰体内残留的环氟拉嗪作为一种人造药物,唯一的来源只能是生前服用了作为一种常用抗生素环氟拉嗪的家畜尸体。
那么少量的被抛弃在野外的家畜尸体,何以能够导致如此巨大规模的秃鹰死亡呢?生态学家们通过建立种群数量统计的计算机模型,发现即使是抛置于野外的服用过环氟拉嗪的家畜尸体的数量并不多,环氟拉嗪对秃鹰的致命毒性,也能够迅速扩散到大量秃鹰当中去。在2004年10月发表的一篇生态学研究论文表明,即使野外尸体当中只有1%具有环氟拉嗪的残留,也能够导致那么巨大的秃鹰灭亡,因为每一具家畜尸体都是被一大群秃鹰分食,而一只秃鹰在一年当中肯定尝过大量不同家畜的尸体,这就使得秃鹰吃到含有环氟拉嗪残留的尸体的风险很大。特别是秃鹰喜欢啄食动物的肝脏和肾脏,而这两个脏器是药物在体内最集中的残留部位。
不过怀疑的声音还是不断出现,例如有人提出,在印度广大的农村地区,家畜有病而去找畜医治疗的情况并不是非常普遍的,而秃鹰的灭绝却是普遍出现的,如果某个地区的家畜都很少使用环氟拉嗪治病,那怎么解释该地区的秃鹰灭绝现象呢?但实际上环氟拉嗪在印度被广泛用于给家畜治病,每年环氟拉嗪在印度整个畜药市场上的销量足以让5百万头大型家畜得到治疗,因此即使在畜医很少的地区,农民还是会自己给生病的家畜服用环氟拉嗪,因此该疑问可以很好地得到解答。当然,仍然有少数研究人员认为应该谨慎地下结论,他们认为除了环氟拉嗪对秃鹰的毒性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因素,同样需要对秃鹰的大规模灭绝负责,如果我们人类试图挽救秃鹰的命运,就还得更加全面地研究其背后的原因。
但既然已经确琢无疑地发现了环氟拉嗪对于秃鹰的致命毒性,人们已经行动起来,为了挽救秃鹰而努力,以补救人类自己给秃鹰带来的厄运。2004年10月印度政府已经宣布将逐步禁用环氟拉嗪,并在几月到一年的时间内做到使用其他药物来彻底替代环氟拉嗪,从而消除秃鹰的这个恐怖杀手;同时鉴于秃鹰的种群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在整个南亚大陆都开始启动一系列的秃鹰人工饲养计划。不过一些科学家还是对秃鹰的前途表示担忧,因为人类目前所做的努力,是不是能够逆转秃鹰在如此短时间内如此大量的灭亡趋势,还是一个疑问。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2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