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风景(1996)
0. 本文暂不考虑能让绝大多数人逐渐理解的叙述方式,且在下文适当的地方说明何以本文只能是极少数人能理解到。
0.1. 本文所使用词汇之意义完全由其在本文之语境和语用决定,不受此外任何例句的影响。
0.2. 本文之叙述遵循自在知识的逻辑,而不是这知识在人的实践上生成的逻辑。人实践上知识生成的进程,只是作为这自在知识中由已有通向未有之创生部分加以说明。
0.2.1. 自在知识是人类已有一切知识的最高成就。在任何时代都只是少数几人在此人类进步之最前端。同时,其他所有人的生存与相应知识,皆只是重复那几个人已摒弃的东西、跋涉于那几个人已克服的困难之中。
1. 本文写作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将在下文适当地方说明。
2. 人类目前主要的智力资源集中在“科学”上,科学活动通过技术而在我们的实际生存中取得巨大成效。于是它便呈现为我们精神里较稳定的形态。这是我们人类精神在这几个世纪里的主要成就。
在个体的精神发展历程上,科学活动进行到足够深远而富有成效的程度上,会逐渐认同“科学”的一般涵义:首先指一种精神活动的状态和境界,由我们精神中某部分机能被训练而强化的结果。在此状态下,我们无畏地要求理解一切实在内容。
然而这种科学还只是我们精神所要进行的初步工作。由对实在的科学理解到精神的更进一步工作,甚至不仅只是科学这部分精神机能足够强力后的要求,也还是我们精神其他部分机能的要求,是我们精神和整个生命力的要求。尽管绝大多数人的各项精神和生命机能还没有足够成熟、强大到能明确表达此一要求。
2.1. 技术是由我们的欲望需求驱动的社会行为,其中科学的活动已丧失其精神上的主要特征。
2.2. 科学活动能超越精神的个体私有性范畴而在社会中被传播,导致形成公共的精神规范或态度,这是此前人类文明史上宗教、伦理、艺术等等都未达到的普遍认同程度。此精神态度上的意义甚于世界图景的一致性。
2.2.1. 精神的具体活动总是首先为个体私有。只有在具备其他条件后才可交流,此亦个体性之第一意思。
2.2.2. 只是到了科学领域,关于真理的争吵乃至争斗才变得有节制起来。
2.2.3. 科学关于世界的图景只在比较初始的理解上可称具有一致性。更深的理解就更多地具有精神之个体私有性色彩,这正表达了科学精神内禀的开放性。
2.2.4. 只是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精神中最易于获得实际增强的机能-智能,可按规范的教育方式被训练而增强。尽管在大多数人,由于教育方法的不成熟,其此部分精神机能未能足够强大到对整个精神机体发生积极的作用。而且科学最前端的发展也面临深刻的困难,但以其开放性和勇力终将为我们提供一条通往精神进境之路。
2.3. 只是在科学地理解实在达到目前所能达到的最深刻的程度上,精神才获得一种自觉,自觉到思维进行的情势,由此而开始唤起平庸思维时被弃置的其他精神机能,来建立更新的精神境界。若是这种增上的精神工作坚韧进行到足够程度,彼一更新了的精神境界稳固下来,便同时更新了、增强了我们其他的各项精神机能,(实际需要的前提太多!)使我们在离开对实在世界某一具体内容的科学理解而进行生活的其他内容时,仍感受到精神整体和谐下的活力,而被召唤着在生活的任何内容上,都要去增强发展相应的精神能力,并创造新的生活内容。
2.3.1. 尽管人们使用了“理智”一词,但还是不能清楚感觉到科学中的思维是如何作为精神里的一极有力的部分积极影响着其他的部分。相反,科学所要求的专致,倒是成了逃避情绪与情感困惑的与生活中其他精神内容相隔绝的地域,或者更一般的,在日常生活主要是表现为情绪、情感与生理感官感受时,人们无从获得在深刻地理解实在世界时发育出来的内在精神力量的助益。因为人们没有做过理解实在的精神工作,或者一般的科学活动没有达到足够深刻的程度。
2.3.1.1. 生活中的“理智”并不一定是由科学活动的专致作为发展起来的精神机能,而是在生活各项内容中通过认知、而并非总是能够做到集中力量与规范训练而发展的同一精神机能。人们大多数时候使用“理智”为褒义词,即察觉到了其在精神中起积极作用,而在少数情感、情绪与生理感官感受的时候,又用为贬义词。确实,此一精神机能过于微弱而隔离于其他精神内容时,除了转移并消耗精神活力,并不能在精神整体和谐前提下作用于生命的其他活动。
2.3.1.2. 由生活与社会行为中的理智更进一步的思维,是被称为心理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一类的东西。发展这有关相对于自然界是更高的存在形态的对象的知识,需要更强的精神能力。而目前的状态是,相关的专门工作者既未从自然科学的传统中获得足够力量,自身的知识领域又缺乏足够的可继承之营养。因之这类知识还停留于初朴的程度,远未进入大众的实际生活,甚至也未进入那专门工作者自己的生活。
2.3.1.3. 一般所谓“生活智慧”与“生活经验”,是拘于对日常行为和生活事件的现实理解,是人们赖以指导生活的唯一探索活动,表达着人们在努力、认真地生活。然而目前的境况是,这种努力终其一生仍是远离于“生活真理”或“生活实在”。因为这种探索活动所依赖之精神能力相对于生活实在物的复杂程度总嫌弱小。实际上,这里发生了一个精神发展程序上的错误,使人生总是需要困难地与一种所谓“命运”的东西作斗争。下文将说明这种错误。
2.3.1.3.1. 需求经验,因为缺乏智慧;有了经验,认为即是智慧。所以匆匆完成生活的各项程序了,或者是人生的经验与智慧已完全了,或者是生命已不允许其更多的经验了。这时,其最高的智慧是说“人生终归一死”,或说“我的一生很幸福,什么都经历过了”,或者什么都不说。宇宙里面最伟大的探险事业在这个人身上就这样完成。而这一事业在整个人类上的进步,就只能依赖此外的少数几人去实现,而提供给未来的人以新的实现了的可能性。
2.3.1.4. 只是到了本世纪,科学才达到能有效引导我们精神进步的程度。而此前,主要是探索中之歧误。要使科学表达出有效明确的力量,在大众中唤起精神进境的自觉,则仍需些世纪。
2.3.2. 科学理解实在的深刻性发展,表征的是作为宇宙中的生命的感知能力的发展。我们精神获得进步,其工作的起点,正是其中的感知机能。在所谓“理解”的进程中,我们的工作似乎只是不断修正关于实在对象的图景,而变化的其实是我们精神生命在实在世界中的地位。由直接原始的感官,我们正发展精神整体上的敏感。这种敏感能力之建成,尽管还需要集中另外的工作,但科学的极致,能导致另外必需工作的自觉参与。
2.3.3. 科学史正是一个我们感知能力综合而逻辑的发展进程。由物理学起始辨析我们的感知能力,同时相对独立地在数学中澄清发展我们的感知过程与方式,两者之结合,使我们逐渐能感受越来越复杂的实在世界之层面,同时包括组织我们自身越来越复杂的行为。
但人类科学活动的实况是,由少数人推进这种理解深度,其余大多数人只是停留于其次的不同深度,而使用其相应的能力于尽量多的具体对象,同时丧失对发展基本感知能力的自觉性。这使得这两种人具有不同的精神品性。因之很少有人能够从科学的现有成就当中获得精神的益处。
2.3.3.1. 现代理工教育尽管普及了足够多的数学物理知识,却并未普及相应的洞察自然的能力,更不用说大多数不需要这种“专业”教育的人。此类教育幼稚将在述及“知识”时说明。
2.3.4. 科学进境中,抽象进程表征的,正是作为我们精神中之基本机能的感知机能的探索着发展,使其从感官的涵义发展到精神的涵义。同时,也就成为了由人表达的宇宙实在进化之部分内容,也就使得我们感受着的被称为精神的生命活动成为宇宙实在进化的自我预告。
此一科学之极致境界已有可能基于现有的一切科学成就而达到,但若开放性地学习到人类历史上已有的一切精神实践中的成就,人们的努力终将会更有成效。
2.3.4.1. 当我们不再只是感受,而是还要感知、分析我们的精神本身时,我们的感知能力将被迫发展并承认这宇宙更高的实在形态。此即目前称为“神经科学”者之前途。
2.3.5. 我们生理感官之初级阶段业已完成的对实在世界之分析,或者说各感知通道之组构,确立了精神运动在此实在世界之起始位置。然后它的发展与其说主要在皮层中进行,不如说是在我们整个的生命中进行,而作为我们生命所自我满足与享受的成就。
因此在我们信赖与享受智识成就与其喜悦时,首先向我们生命先于此的工作表示敬意。亦因之,在我们选择与享受生活的内容时,总是首先要考虑这生命的真实愿望。而要做到此点的前提是感知到我们生活中,每一行为与意念所起始的生命机能,然后或同时在此生命机能层面上学习到使生命整体和谐、富有生机,向上发展。
2.3.6. 精神之自觉,在达到生命的层面,达到物质的层面的同时,亦达到精神本身所创造的宇宙间最高实在形态的层面。这是科学发展初始所未料及的,却是以科学来提高感知与行为能力的精神一直孜孜以求的。因为自觉,即对实在的认定,总是精神发展的第一步骤。从对感知的自觉,能排除错觉,建立抽象感知,到最高级的对实在的自觉,确立精神自我的位置。自觉或用别的名称:“反思”、“反省”…成就为一种精神机能,表征着精神由意识层面的细微活动转化为实在力量的能力。在宗教、艺术、伦理、科学、…即是这一精神机能之积极探索。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人们总会被迫要求使用此一精神机能。而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史上,只是在对所谓“道”(或别的什么名称)的修证上,其中最精纯的人做到了能集中地发展此一机能,而径直去成就更新的精神本体与生命本体,而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这精神、这生命乃至这宇宙的根本意志,因之而据有这人类里最先进的位置,拥有这人类里最强大的力量。下文将说明这一力量发展的来由与过程中之成就。此一实在世界之力量作用于实在世界之任一内容,已有或将有。因之,在此力量之观照下,我们始能赏析关于我们整个实在世界的风景。
3. 人类生存着,占有这宇宙里面最高的生命成就,享受这成就里的内容,更享受这生命在这宇宙里的意义。这本身就说明了现在此一生命形式何以创生了精神能力,何以创造着精神能力,也就说明着此一宇宙之核心事业-生命是如何前进着,实在是不言自明的。不过,我们的言语是我们精神自觉的一个程序,我们必须说到不能分辨的极限处,然后蓄积更强的光亮,向实在的无极之渊推进这极限。
人类进步之历程正是由追求生命最极致的享受而发展了精神能力、而自觉去发展精神能力、而使这生命由表现为精神之和谐与丰富、强健而得更大之享受。于是,我们这宇宙也就在实现更高的生命成就。最终人类发现并掌握到一个宇宙之中心秘密:我们这生命由我们的精神主导而进步、而创造为这宇宙更高的实在形态、而唯一地享受被称为“宇宙灵魂”所代表的力量和使命。
这一精神表达出实在力量,自成为实在形态的历程,即是精神一直进行着的发展的历程。从先民的初朴认知、伦理、道德、神话、宗教、艺术、…无处不在的精神探索,直至今天的科学,人类始获得一个从所未有之机缘来实质性地获得一更新的精神成就。即是由足够深刻的科学活动,在那相应的精神机能作用下,把整个精神境界提高到表达宇宙之核心创造力量的程度。其时,科学本身的进境,是从我们生理感官初始获得的实在形态,发展到从我们整体精神敏感知性获得的更高的实在形态。而我们生存的进境,或者说我们生活的进境,由于直接表达宇宙和美的强大精神实在力量之摄持,使由我们生命之初等力量所主导之日常生活,发展为我们生命诸般初等力量循宇宙创生之道发育出高等精神力量,而摄持并增强往昔常是盲躁和易于疲惫的诸般初等力量,而后更新着的日常生活。于是,自然成就出新的情感、伦理、道德、艺术、…那新的人类!
这是人类唯一的未来新生之途,因为此外的任何尝试都已、都在、都将受到惩罚。
3.1. 要理解我们这生命,只是在初始的实在形态层面-物理与生理所表达的自然界-上的生成历程,也即它在那自然界里的意义,已就需要以我们几乎所有的科学成就为基础。从分子进化到整个生态系统里的进化。我们开始理解到这既成的生命的非凡涵义,其中那自在的愈来愈表达强烈的生命意志。这一生命意志在低等生命形态尚可使用“复杂性”之类的说法。在我们人类自身,当它表达为极致如真善美,平淡如“好”“愉快”“有力”“自信”“活力”之类时,就不能不明白到已是进入了更高的实在形态,而不能不认定到此高等的实在形态的人,就是那提问生存或生活的意义的人。
3.1.1. 在绝大多数科学工作者,对“实在”、“存在”、“物质”、“真实”的理解,只是学到并停留于物理学古典时期的这类理解
3.1.2.
3.2. 只是拘于初始
3.3.
4.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