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问题在现代史!
说起历史,大概9个9以上的人,会想起古代,或者近代,反正不是现代。
其实,现代,或者干脆说,现在,才是历史。
准确地说,现在,才是历史的最终目的所指。
因此,我们做历史的研究,不要沉溺于过去的某个时代,而是,一定要指向现在。
所以,我现在觉得,观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会比观看任何其他时代,都要紧得多。
因此,让我们向前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
先看一下这个:
----引自wuzhideren的公开图片库
这张照片我是想用来展示一类场景,我印象深刻的是,有过一位朋友在大巴提到了这张照片,她的观感,我想与摄影者有相通的地方,至少是,那种一群人在夜晚燃起篝火的感觉不错。
为什么你会觉得那个场景是不错的?因为它可能令你联想到如下这类词汇:淳朴,热情,...
我们再看另一个场景:

我相信,对于很大一部人来说,如果你问他,这两个场景,你感觉有什么区别吗?他多半会说,当然有区别!
篝火之夜很淳朴的怀旧风情,足球场上,很嘈杂很刺激,。。。具体的说法和用词会不同,但是心理的差异感肯定会是一致的。
那么,我继续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你会觉得有这个差异?
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城市化的人们,在不威胁基本生存的前提下,都乐于花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旅游等,称之为回归自然,或者是,回归淳朴。因此,一边是水泥丛林,一边是自然山水,现代人认为这两者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感觉,并且一有机会,就乐于在这两者之间轮换。
这件事情最值得注意之点,是它20世纪才开始出现。而在20世纪之前,地球各地的城市本身,都尚未人工化到令居民感受到与自然景观的巨大差别。
但是,我要说的是,这种所谓的差异只是心理效果层面的,而在心理功能上,两者其实是等价的。
进一步,我要说的是,由这两个场景的比较,我们可以窥探到20世纪的一个秘密。
这两张照片具有足够的启发性,不妨对比着来看:
从左到右,假设我们让左边的篝火图发生的时间前移200年,那是不影响我们讨论的问题的,那么改变了的是什么呢?
最显眼的就是所涉及的财富的规模之区别。
--要让一万个人聚集到体育场,所花费的财富,包括每个人的交通费用、场地建设费用、一万人的误工费用,全加起来。
--而一个篝火晚会呢?200年前一般的规模是在百人或几十人的量级,其人员聚集到一起的交通费(即使参加者都是20世纪的旅游者,也不影响结论)、场地建设费用、等等,都远低于右边的场景。
--体育场场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但消耗量财富,同时也产生了财富:万人门票收入、企业赛事赞助收入、运动员工作收入、等等。因此,体育场场景可以描述为一个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场景,而篝火晚会呢?其财富流动数额相比之下,几乎可以忽略。
所以,同样是为了休闲轻松快乐,20世纪唯一变化的只是,通过商业化活动,使得我们玩乐的形式足以扩大到极大的规模。
似乎是,经过了20世纪之后,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基于财富的休闲方式,而忘记了甚少花费的休闲方式,甚至,一场200年前几乎可以天天举办的篝火晚会,在今天,也得需要我们又是火车又是飞机千里奔波到一个收费农家院,买头全羊,手持数码...个人花费也不算小了哦!
这里面明显存在一个悖论:我们比200年前更善于生产财富,因此而获得了可以进行大量休闲的生活机会,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以20世纪的消费方式,去模拟200年前的休闲方式呢?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3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