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
密乘修持,在其性质上是一种综合.它已摄得庞大底宇宙真理,即存在原有两极,其真元底一体性乃生存之秘密,"大梵"与"威力","精神"与"自性",那"自性"便是精神之权能,或毋宁说是精神之为权能.其方法,是将人中之本性,升到精神之显了权能,是它集聚整个本性以备精神转化.在其工具作用的组织中,它包括了强力底"赫他瑜珈"程序,尤其是神经中枢之开启,醒觉了的"能力",经过他们进到与"大梵"相结合,也包括了"罗遮瑜珈"的纯洁化之微妙压力,静虑与集中,意志力量之抬起,敬爱之发动能力,知识的钥匙.但它也不终止于此一有效果底集合,集合了这些专门瑜珈的各种权能.以其综合底转向,它在两方面扩大瑜珈方法之领域.第一,它坚定着手于人类的性质,欲望,行为的需要主要源泉,将其隶属到一种深严底训练,以心灵之宰制其诸动机为第一目标,以他们之升于一更神圣底精神水平为终极用处.进者,它在瑜珈的目标中不但包括"解脱",即各专门派别的唯一主要事务,也包括"精神"权能之宇宙底"享受",则他派可在道上偶然采取的,但只是局部,也不关重要,避免以之为动机和目的者.这是更勇猛更广大底一系统.
在立意上,这里所谓的密乘,是要回答“解脱”之后的问题,或者说,解脱的目的达到之后,我们更可以如何。这个目的的设定,应该说极其大胆,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极度张扬,也确乎是一个耀眼的想定。即:我们的精神,能够在权能的义度上,享有此宇宙的最高荣耀。
然后,怎么实现此点呢?密乘的凭借首先是集中一切的力量来试图接近一个生理的秘密,这个秘密你可以说只是一个想定,但,只要你无法从其他的方向给出彻底的答案,那你就无法阻止密乘勇猛地试图实现此一想定。
然后,或者同时,此生理的威力被启示之后,我们马上就可以乘胜树立人在能够有资格享有彼宇宙最高荣耀的显得更为真实、也更为自信的地位,从而在那个居高临下的位置上,有更勇猛的力量砍伐或者整顿自己其他的诸方面。
当然,这是密乘的方案,所谓综合瑜伽,几乎是同样的目的,但给出了另一个方案。
Quote:
在我们所遵循的这综合方法上,是追踪另一原则的线索,取自瑜珈之可能性的另一观点者.这始自韦檀多之方法,达到密乘的目标.在密法上"威力"至关重要,成了寻出精神的钥匙;在这综合中,精神,心灵乃至关重要,成了取得"威力"之秘密.密乘方法从下而上,等分上升之阶梯直达极顶;所以其初始着力之处,是醒觉了的"能力"在身体的神经系统及其中区上发施作为,六朵"莲花"之开放,乃"精神"能力的疆域之开启.我们的综合,则以人为心思中的一精神,远甚于为身体中之一精神,在他中间肯定有在那水平上开始的能量;以心思中心灵的权能之开启,直对一高等精神力量和存在,而将他的有体精神化;且用那高等力量,这么占有了而且发动了的,去使他的整体本性完善化.为了那理由,我们的起手着力之处,在于利用心思中心灵的权能,以知识,行业,敬爱的一串三个钥匙,去开精神之锁;"赫他瑜珈"的方法可以抛弃,---虽然不反对其局部运用,---"罗遮瑜珈",之采取做不是正式的原素.由最短底路,达到精神权能和有体之最大发展,以此而将已得了解放的本性,在整个人类生活的范畴中神圣化,乃我们的感发着的动机.
在这个方案里,我们起步立足的地方,是心思、心灵、精神,或者更为单纯地说,我们既有的认知能力。阿罗频多认为,我们的这一既有权能,是可以做到直接向那个享有宇宙最高荣耀的神圣存在,打开一个门的。那么相比于密乘,就并不需要依赖一个生理的突破,来作为重要的前提。
这一既有的精神权能,在密乘的理解里面,是放到一个比较中期的位置来启用。但在综合的瑜伽里面,对这个既有精神权能的深密力度,有自己的理解,因此,阿罗频多比较自信地认为,这是一条最短的路径。
这个所谓的门,是什么?阿罗频多最常用的词汇,是直对、启对、降临、等等。暗示给你的,是这一精神之最高权位,本质上就在你的隔壁,但若要见识这位邻居,既需要你以你既有的全部精神权能去努力,又需要你随时在静寂安居中等候。
Quote:
自我投顺是望中的原则,以人的自体奉献于"神圣者"的本体,知觉性,权能,悦乐;一种结合或交通,在人这心思有体之心灵中一切相遇之点,由此,"神圣者"本身,直接无隐障而为此工具之所有者和主人,将以"他"的当前与向导之光明,使人在"本性"的一切力量上完善化,过一种神圣生活.在此,我们达到瑜珈目标更进的扩大了.一切瑜珈共通底目的,是人的心灵之解放,从其今之自然底无明和碍限释出,放入精神本体,与最高底自我和"神明"相结合.但寻常这不但作为起始底目的,也成了整个和终极目标|精神本体的享受也有,但或则是人底和个人底有体之消融入自我本体之寂默中,或则消亡于另一生存中一高等界.密乘以解脱为终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在它的道上,它采取了精神权能,光明,喜乐,在人类生存中的充分圆满和享受.甚者,它还瞥见了那无上经验,其间解脱与宇宙作用和享受,皆已结合为一,在一切反对与乖违的最后克服中.是我们精神潜能性的辽广大观,我们乃从之起始,但我们还加上了另一着重之处,使意义更为完全.我们看人之精神,不徒是一个人有体,旅行到与"神圣者"作超上底结合,而是一偏是有体,能与一切心灵与一切"自性"中之"神圣者"为一,我们对这引伸了的观念,给予以全般实际重要性.人类心灵之个人解脱,享受与"神圣者"在精神本体,知觉性,与悦乐上的结合,必然是瑜珈的第一目标;其自由享受"神圣者"之宇宙一体性,乃是第二目标;但由此出现了第三个目标,即与一切众生为神圣底一体之意义发施效用,由同情和参与,参加到人类中之"神圣者"的精神目的.然则个人底瑜珈,离开了它的分别性,而变成神圣"自性"在人类中的集体瑜珈之一部分了.已得解脱的个人,与"神圣者"在自我与精神上结合了,在其自然有体上,变成了一自我完善化的工具,使人道中的"神圣者"完善发华.
自我投顺,或皈依,是入道的基础态势。
但重要的问题是,皈依于什么?
有两种看法:
1,皈依于什么,只是名相差别,所以皈依就好;
2,皈依的名相,关系到方法的优劣,与品质的优劣。
阿罗频多在这里尝试予以融化这两种看法的差异。
Quote:
这种发华有其两项。第一,从分别底人类私我,生长到精神之一体化;其此,神圣本性之保有,在其正当高等形式中,不复在此心思有体之低等形式中,心思有体之低等形式,皆只算是宇宙底个人中的神圣"自性"之破碎译本,不是原文可信之真本.换言之,目标应该在于一种完善化,直归到心思本性之升到充分底精神底与超心思底本性.因此,这知识,敬爱,与行业之整体瑜珈,应该伸展到精神底和玄秘智底自我完善之瑜珈.如玄秘智底知识,意志,与阿难陀,皆精神的一直接工具作用,只能由生长到精神,生长到神圣有体而得,这种生长应当是我们的瑜珈之第一目标.心思有体应当将自体扩大到于"神圣者"为一,然后"神圣者"乃能在个人的心灵中完善其玄秘智底发华.这便是为什么此知识,工作,敬爱的三一之道,乃为全瑜珈的主旨,因为这是心思中之性心灵的直接方法,能升到其最高深密度,上出而入乎神圣底一性.这也是为什么瑜珈应该是整体底的理由.因为,倘若汨没于"无极者"中,或与"神圣者"有些亲近底结合,便是我们的鹄的之全,则一整体瑜珈为多余,除为了人的有体之这种较大底满足,如我们作一自我提举,将其整体提到它的源头可以得到的.但为了真本目标这不需要,因为由心灵本性的任何一个权能,我们可与"神圣者"相遇;每个在其高处升到无极者与绝对者,然则每个皆奉上一条达到之路而已足,因为百道分别之途皆会合于"永恒者"中.但玄秘智底有体,乃全般享受而且保有整体神圣与精神自性;这是将人的整个本性,全般提升到其一神圣底精神底存在之权能中.整体性然则是这瑜珈的一重要条件.
整体性是这一瑜伽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达到修行最高品质的必要条件。
那么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整体性,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具体的人,总会是参差不齐的状况。那么不同的缺陷状况,会导致什么可能的问题,值得人们注意和警惕。
Quote:
同时我们已见到三条道路的每一条,若使相当广大地遵循之,在其高处可能集纳其余道的权能,引到他们的成就.然则由一条路出发便够了,于是发现这路与他道的交点,起初是平行共进的,其次以其自道之推广而与之融合为一.由三条路一并出发,在心灵权能的三轮上,同时似乎是一更困难,复杂,全然雄强底办法了.但讨论这可能性必须暂搁,直到我们已见到自我完善化的瑜珈的条件和方法是些什么.我们当见到这也无须全然搁置,而某种相当底准备是其一部分,和怎样加入其中,即"入道",也以神圣工作,爱,与知识的生长而前行.
还是上面的问题,首先,从道理上,可以清晰说明白,不能达到整体性,必然会有种种问题。阿罗频多对这类问题采取宽容的态度,但种种的缺陷,是必须指出的。
新评论
13 years 1 week ago
13 years 1 week ago
14 years 5 weeks ago
14 years 5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