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第一个美洲人
第一个美洲人到底来自哪里,一直是个令人好奇又众议纷纭的问题。首先,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至今也没有在美洲大陆发现过超过1.2万年历史的人类遗迹,这就意味着大体上在1.2万年之前,整个美洲大陆应该是没有人类生存的。只是在距今约1.2万年的时候,有人从别处迁移到了这个蛮荒的大陆,才开始了新大陆的人类生活史。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最先抵达美洲的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白令海峡的迷雾
当哥伦布刚踏上美洲大陆,看到当地土著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到达了亚洲。确实,美洲的印第安人具有鲜明的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这就不可避免地让人产生一个推测:首先迁移到美洲大陆的,应该是活动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人,他们通过白令海峡,沿着阿拉斯加南岸进入美洲的。
支持这种推测的一个外部证据是,根据放射性年代数据的测量,在远至18,000多年﹑近至10,200年前,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之间一直存在一个露出海面的近1000公里宽的大陆桥。到大概8,900年前的时候,这个大陆桥才沉入海洋,成为今天的白令海峡。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个大陆桥的地质历史,2002年夏天,一组20名来自美国5个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乘坐破冰船来到白令海峡和楚克其海地区,动用机器人采集了超过100个海底沉积物标本,这些钻探标本深达海床以下40到120米,通过对这些标本的研究,能够告诉我们过去2万年以来,哪些地点是露出海面的,以及是什么时候被海水淹没的。同时还利用机器人对海床进行声纳扫描,获得了早期的河床沉积物与后期的海底沉积物的分布状况。最关键的是,希望从这里找到能够说明人类通过该地区迁徙到美洲的准确年代的证据。
而来自美国南达科他大学的古脊椎动物学家西顿,多年来走遍了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海岸以及附近群岛,也是希望找到任何远古人类活动的遗迹,以便进行年代测定。他一直主张,当最早的北亚人穿过大陆桥进入阿拉斯加之后,由于当时北美中央地区还常年被冰雪覆盖,所以他们就继续沿着太平洋海岸向南前进,至少在11,500年前就来到了现在美国的西南部;而传统的理论认为,只是在覆盖了北美大陆的冰川逐步消退后,才有一群以狩猎为生的人通过大陆桥进入北美腹地,穿过北美中央平原而来到美国西南部,因此这个迁徙事件发生的时间要比沿着海岸的迁徙晚了几千年。
如果是沿着太平洋海岸南下的话,迁徙时间可以发生在冰期晚期,因此西顿的理论要获得证实,就需要找到非常确凿的年代学证据。而这两条路径之争的主要分歧,正是在于来自西伯利亚的人进入美洲的准确年代上。目前,西顿及其同事已经发现了10,300年前的一个人造骨制工具,以及9,200年前的人骨。显然这些证据还不是特别有力,因为它们的年代都嫌晚了些,但由于那个时代的太平洋海岸现在大都被海水淹没,难以找到更早的人类遗迹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西顿深信一定存在更加决定性的证据在等待挖掘,而随着人们对于3万年以来的气候﹑环境以及地质状况的变迁历史的了解,特别是持续地在海岸地区寻找古代人类遗迹,他认为海岸迁徙路线理论终将获得证实。
25年前,美国人类学家狄勒海就提出在12,500前,智利已经出现了半狩猎半采集的人群,后来他的样品的年代学测定证实了这点。这就使得海岸路线理论略为占了上风,因为不可能有狩猎人群穿过几千公里的北美中央冰川来到智利,而太平洋沿岸则由于海洋的影响而显得温暖宜人,因此也便于人类的迁徙。但是,只要海岸路线没有找到超过12,500年的年代学证据,就不能完全说智利的发现是有利于这个理论的。
墨西哥头骨的新困惑
不过最近几年来,不断有人指出古代的美洲人具有和南亚以及南太平洋地区人种更加接近的特征,特别是来自西班牙﹑墨西哥以及阿根廷的一组人类学家,最新报道了他们对在墨西哥巴加半岛挖掘出来的33个古代人头骨化石的研究,他们的结论更加倾向于认为:古老的美洲定居者未必全都和现代美洲土著的直接祖先有关。
人类学家通过测量头骨的几何尺寸,以及牙齿等特征,在对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统计之后,可以发现人种的差异,而对那33个墨西哥出土的人头骨化石的研究表明,在冰期晚期以及冰期之后,可能有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群陆续迁徙到了美洲,他们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能有的主要从事狩猎,而有的则依靠种植和驯养动物为生;当然他们抵达美洲的时间也不同,可能有的在12,500年前,也有的可能更早到15,000年前,而不再受到北美中央平原冰期对迁徙的限制。
通过分析在美国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头骨化石,也发现可以经过统计而总结出一个新的人种,他们可以被称为古美洲人,但是他们既和古代西伯利亚人以及蒙古人存在差异,也和现代印第安人以及其他美洲土著存在差别,他们更接近于是来自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的人群,并且可能和古代澳洲土著﹑以及其他美洲南部居民拥有共同的祖先。
然后,可能只是在冰期晚期或冰期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人群作为第二批移民才进入北美,而这群人可能更加适应冰期之后全球气候的变暖,从而逐渐在美洲人口当中占有大多数,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墨西哥发掘的那33个头骨化石和现代印第安人﹑美洲土著人以及古代西伯利亚人或蒙古人之间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而和古美洲人存在相当一致特征的原因。这样一些主要特征包括:古美洲人具有比较长和窄的颅骨,以及相对短而窄的面部。
研究者们进一步认为,这些头骨所属的人群正是其发掘地区土著的直接祖先。由于在冰期后开始的干旱的制约,使得该地居民一直很少和其他地区的民族混血通婚,这就使得古美洲人的头骨特征比较多地保存于现代巴加人。不过这种巴加土著和古美洲人的相似性也可以有别的解释,例如我们可以认为巴加土著之所以具有这些特征,完全是由于一些其他的进化压力因素促成的,而未必是完全遗传自古美洲人。显然,不管哪种解释目前都难以判断,一方面是对于1万年前结束的冰期的人类活动遗迹,几乎根本不可能完整保存下来,使得我们要获得直接证据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对于一个人种的特征,究竟是如何进化来的,特别是各种选择压力因素又是如何决定不同的特征的,在目前都是很大的难以回答的难题,一切都还有待新的发掘方面的发现。
尽管墨西哥头骨化石对于西伯利亚来源理论构成了很大的挑战,但是这项研究并没有提供更清楚的年代学证据,能够让人信服其早于西伯利亚人到达美洲。当然,现在我们对于南亚和南太平洋的土著是如何在1万多年前到达美洲大陆的,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所以,究竟谁是第一个美洲人,仍然令人感到扑朔迷离,一切还有待于更多严谨的科学发现,而不是依靠猜测与想象。
新评论
13 years 5 days ago
13 years 5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