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即臻至道之路。
至道者,一而言之,曰易;三而言之,曰:
- 是什么?斧琢事物的真相
- 怎么办?制造理解的工具
- 何处去?精神之实现
斧琢事物的真相,或可借名曰物理,指向一切事物对象之理;真相,指向对事物之描述的有效性。
理解的工具,有名为数学者,更有以“抽象”权能得推进者,唯制造是务。
何处去?百万年中一路走来,自有更高等之实现。
物理
唯物与唯心,并非深刻的相对范畴;对于人而言,最重要的事件是,我们是整个宇宙中,首次形成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物体。
数学
精神之实现
精神表现为两种角色: 一是作为一种生命的现象,生命构成精神的呈现环境,怂恿我们从生命当中寻找精神的阐释。 一是精神本身的相对独立,诱惑我们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来寻找精神的可能本质。
精神史
把历史置于精神发育的框架,以有益于我们寻获方向。
如果我们把人类一般所可能有的动机都摆列出来: 欲望、求生、荣誉、功利、占有、好胜、好奇... 那么,所有这些动机,都不构成我们之所以决定进步的动机。
进步,是觉醒了的人类,所认定的自我本质所需求的工作。因此,其动机,是默然的本体,你的本质所在。
人群最重要的属性,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最重要的关键,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与人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修行的可能路线图,是非常复杂多端的,多到从我们每一个人的脚底位置开始,都可以找到有效的修行进步之路线,尽管没有两个人的位置是一样的! 所以,要画出详尽的修行路径图,完全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对人群做分类,对于每一个类别,做出粗略的路线估计。历来的圣者都是如此做的,只是有精粗之不等。对于这件事,其中,佛陀是做得最精细的,或者说,佛教的历代高僧是做得最精细的。 不过有个问题,佛陀也好,佛教的历代高僧也好,俱往矣。面对今天的人类智识局面,应该努力稍微更新一下可能的修行路线图。
新评论
12 years 42 weeks ago
12 years 42 weeks ago
13 years 46 weeks ago
13 years 46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3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