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中医对生命的基本观念,下面这两个发现,就相当有意义。
尽管这种心脏细胞再生的具体机制是何?条件为何?都不清楚,但可再生性,在现代生物学的概念层面上,并不是完全不可理解的。
中医对危重心脏病的抢救与康复,例如李可的那些病案,估计有部分是调动了心脏这种自我修复能力。
至于猫脑能够做到的,很难想象,人类大脑不会具有类似的修复潜力。
当然,迄今这些研究,可以说都只是增强了某种信心,而并不构成确定性判据,但是,我们人类更重要的是,洞察力。唯有洞察力,才能带领我们探寻到正确的道路。
中医,正是这样一种洞察力,至少可以如此理解。
《科学》:成年心脏可再生新细胞北京时间4月4日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杂志报道,长久以来人们便一直认为,人类的心脏和大脑一样,在形成后就不再产生新的细胞。但加拿大科学家宣布首次发现人一生当中都在孕育新心脏细胞的证据。
几 年前,科学家曾得出另一项重大发现,进入成人期后,脑细胞也不断产生新成员并发生变化。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拉坦·布哈德瓦基(Ratan Bhardwaj)表示:“如果割伤了皮肤,皮肤能够自行愈合。如果骨骼断裂,骨骼也能自行愈合。但人们一度认为,类似心脏和大脑这样的器官不会长出新细 胞。然而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人的心脏确实能够产生新的细胞。”
在4月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布哈德瓦基及其同事详述了他们的发 现。布哈德瓦基在接受《生活科学》杂志采访时说:“我们认为这是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根本性突破。我们为研究未来治疗手段打开了一扇门。”例如,这一 发现能够帮助医生针对心脏病发作造成的损伤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这种损伤是无法复原的。布哈德瓦基等人的研究发现无疑是在告诉人们,人 体拥有巨大的再生能力,程度上远远超出医生此前的预测。
研究过程中,布哈德瓦基等人利用一项创新性技术发现泵血器官——心脏拥有自愈合 潜力;他们对心脏细胞进行了碳-14年代测定。在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进行地上核弹试验时,空气中的放射性碳-14数量增多。1963年,一项反核扩散条 约最终中止了核试验的脚步,在此之后,碳-14数量逐渐下降。
研究人员解释说,任何在进行地上核试验的年代形成的细胞——无论是动植物 细胞还是人类细胞——其DNA中的碳-14含量都应处于一个更高水平。他们利用碳-14年代测定法对核试验前后出生的人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心脏在不同时 期都会孕育新细胞。事实上,在一个人一生当中,心脏细胞都处在再生状态,25岁时的年更新率为1%,这一数字在75岁时跌落至0.45%。
长 期以来,科学家便一直认为心脏、大脑和胰腺等器官在形成后便无法再生新细胞,虽然它们的体积明显增大。它们虽能够创造新细胞,但并不是心脏细胞或者大脑干 细胞。这一理论主要建立在下面这一事实基础之上——如果这些器官因伤病遭到破坏,其失去的功能便很难恢复。研究人员现在认为,心脏实际上也拥有可用于治疗 疾病的干细胞。
人体的适应能力要大大超过此前的预计,布哈德瓦基等人的新发现显然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新证据。他说:“我们正从一个不同角度看待人体。认为器官也和动力学组织一样能够发生变化和自我修订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想法。”
刊 登于3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遭受神经损伤后,猫的脑细胞能够进行重建,方式是在神经细胞中添加更多名为“髓磷脂”的绝缘 体。髓磷脂是由神经纤维构成的脂肪绝缘体,在很多中央神经系统失常情况下出现退化,其中包括多发性硬化。髓磷脂的功能是提升神经细胞的“运转”速度。在猫 体内,如果在细胞中恢复髓磷脂,细胞便可重获失去的功能。
此项研究领导人、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麦迪逊分校神经学家伊恩·邓肯(Ian Duncan)说:“此项研究的立足点是,明确证明重新形成髓鞘能够让因严重神经紊乱症失去的功能得以恢复。这种恢复说明中央神经系统拥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文献链接:Evidence for Cardiomyocyte Renewal in Humans

新评论
13 years 5 days ago
13 years 5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