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的生命体彻底看作是一个物理体制,那么维持这个物理体制最佳状态的,无疑就是它本身处于健康高效状态,这么一个健康高效状态的维持,以我们的经验,可以料想,有一个必需前提,就是精神很强健,足以驾驭其情绪、心理、生活习惯、甚至对事物的认知等等在日常都总能保持好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精神的强健,就是天下最好的药物,依靠自有能力的药物。
次之,如果这个物理体制的这里那里的某些地方出了点问题,导致其达不到最佳状态,不管是哪里出问题,例如心理、情绪、认知、身体...假设,我们都有相应的药物,可以有纠偏的药效,这大概就是药物学家终极的梦想了,现在是假设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那么我们就可以籍由相应药物,让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的药物所实现的效果,和依靠自主精神所实现的效果,相比而言,哪种更受到我们的偏好?
我相信,选两者的各有其人。很简单,我今天心情不好,有人乐意通过自我调节,通过精神修养的功夫来调节,而恢复好心情;有人肯定更乐意吃一粒小蓝片,吃下去,就心情灿烂如春日了,何苦自己来琢磨?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通过药物,能够超出寻常地增强某项功能,比如,记忆力,不能否认,某些生理机制单纯的功能,是有可能籍由药物,获得特别的增强,最简单的,例如欣快感,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被称为毒品的药物,就确实能够极大增强这种感觉。这里的问题是,我们是籍由自身的功能训练而增强,还是籍由药物来增强,哪种更受到我们的偏好?
我相信,选两者的同样各有其人。
鉴于我们今天的药物使用经验,也就是,今天,我们的药物学水平,尚处于治疗简单的生理体制上的偏差的阶段,尚未达到调整更复杂的生理体制的阶段,我们一般是乐于接受药物的治疗的。因为,不管是关节炎,还是癫痫,我们尚无法籍由自我的既有能力,进行修复和改善,只能籍由药物,直接在生理的层面介入,那么不管是小分子的带甲基乙基加哌啶加苯环的什么盐还是无数种复杂分子混合物的天然草药煎汤,它们直接搞定了生理体制的偏差,不就OK了吗。
所以,我们很有可能,也会如此认为:既然我们的心理、情绪、认知等等偏差,可以直接在生理体制层面,运用某种复杂分子物质,直接介入予以纠偏,不是也很美好吗?
先不考虑这种愿景的实现可能性有多大,假设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那么到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
我相信,必然会出现多元化选择:有的人乐于使用药物,有的人乐于依靠自我精神,有的人都很重视都不放弃...问题是,不同的选择,其实是对应着不同的精神机会的,端视不同的人的精神价值选择而定。
结果就是,人类所获得的选择越多,人类发生分化的可能性,和导致分化的差异性积累,也必将越来越大。
新评论
13 years 5 days ago
13 years 5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