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日,晴。
二点半,过淮河。淮北平原,水稻葱盛,有似江南。
睡醒。即仆即起。
过浍河,水甚满,五十至百米宽。
过西寺坡,近宿州,大田中现塑料蔬菜大棚,
过符离,左右出现群山。
然近徐州,地势依然开阔。麦地广茂,若厚被。
出徐州,即入山东境,疏列之群山又合拢而来。
地比淮河区域明显要旱,水渠无水。
近微山湖利国镇,则水丰矣,山则隐去,为鲁南水乡乎。
过一五十米以上之宽渠,直接引微山湖水向东灌溉而来,名胜利渠。
过兖州,为大汶口新石器地区。超过一万年的农耕文化累积在这里。
进入泰山地区,则群山又至。
过泰安后,在古老的已被万年农耕侵蚀殆尽的山体中穿行,一路只有两边巨大的山体,完全耕地化了的纵横的沟壑,才提醒,这成熟的农业场景,在荒莽年代,曾是大山区。
近济南,又是平原了。
拜黄河之赐,这平原是华北难得一见的水乡状。
近德州,过老减河,河床已基本开垦。然后是漳卫新河,则水位大体正常。
过德州,就该进入河北了。黄河以北,一马平川,直抵京津。
五月二十四日
沿京沪线过南京大桥,近方庄处,新线向西与京沪分道扬飙进入安徽全椒。
皖东南为秀丽丘陵地区。该区农民经济状况逊于苏浙,正值抢收抢种季节,有用小型拖拉耕田机,也多见人力插秧打谷。过半民居为二层砖瓦房,常为三开间。
田间常见新建单或二重檐人高方塔,为新式墓地,二三成群拥立大田间,甚为触目。然不知为土葬墓还是火葬墓。估计为土葬,可见传统之力。以个人经验,祖辈墓地,二三代内是明确的,再远则不可考矣,故数辈家族群墓已极少见。
然,一生劳于大田,食于大田,死而归于大田,不亦和谐乎。
过合肥,南朝故地,农耕悠悠,中国本质变化,必有农业经济基础之相应变化,乃可成。
过韩摆渡镇,为一近涸大河。
近金寨,为媚丽山区,火车以二百五十公里的时速,不断穿长隧而行,金寨至武汉区间,约二十多长短隧道,以此故,沪汉间直连东西至今年始通。
此地山色,与浙西北颇类,地表水量当逊之。然该地欲成为长三角之旅游后院,则有待努力开发。
沿途目力所及,山区植被大多为次生林,有壮有幼,亦不排除深山处有原始森林。然此地当已经过完全采伐。
入鄂东,出密匝山区,地势豁然开朗,为丘陵地貌。民房墙上亦出现"远离毒品,严防爱滋"之类标语。再西去,出麻城,过红安,则江汉平原矣。
近平原县,挨着铁路线,有一多重檐砖塔,似是古物。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4 years 45 weeks ago
15 years 12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