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武学入手
在每一个时刻,贯注三个要点:静、动、净。这就是武学人生的根本着手处。
【静】
静是起式。
惯常的人生,充满了躁动、散逸、虚矫、麻木、。。。唯有,静而后明。
故,每个时刻,吾等必须迈入静定,作为起式。
静,是多层次递进的。
最粗浅的静,就是安静,不躁动。
但是,这个静所具有的一些表观特征,例如肢体的无动作,表情的安静,等等,都并不是实质的静所必需的,所以说,这个层次的静,是最粗浅的静,是一般人入门时,所唯一能够理解到、并可能做到的静。
初步入门的静,是能够听到风之呼吸的静,是能够听到平常完全没注意到之声音的静,但是,千万注意这个但是,同时,自己完全无任何意念随任何感知而起舞。
没有后面这个但是,就常常有些人步入走火入魔的幻听阶段,因为他追逐自己的敏感,必生幻感。一个有名的这种患者,就是海子。
这一入静,是一种伺候,对整个实在的伺候,尽管整个实在从不在你没有准备的情形下,向你做出任何一点示意。
那么,你需要的只是,只要你乐意,静静地等候。
但,这初步入门的静,仍然仅仅只是一个预备热身的动作。
正式的进入,是动静相参的;或者说,超越那初步入门的静,进一步的静,是与动交融的静。
静,何以能够蕴含动呢?
在一般人看来,静就是静,动就是动,怎么可能做到静就是动,动就是静呢?
回到本章的主旨,如果被留意到的话,我强调的是,每一个时刻的静、动、净。也就是说,真正的静、动、净,是同时蕴含在每一个时刻的,这,才是武学的基本生命状态。
动静的互生,是此一阶段最核心的成就,能够把握这个互生了,再进一步追求自身状态的干净,也就是这个动静互生,能够干干净净,不拖泥带水,以没有丝毫纤尘为臻至的目标,就算是具备了武学的根基。
凡是没有足够修炼的人,其精神心理,都存在一个本底的噪音。就好象是我们周围环境里面的本底噪音,你常常忽略掉它,但它确实一直存在,即使在夜半人静时。平常我们所谓的动,本质上,就是在我们的本底噪音基础上的激发。
所以呢,“动静互生”中的静,固然不是我们平常所做得到的静,其中的动,也不是我们平常所谓的动。
这个静,是在你聆听到自我的本底噪音之后,对这个本底噪音的降噪;而这个动呢,则是在降噪基础上,清晰有为的动。
所谓清晰,是指轮廓干净利落;所谓有为,是指其受到意象意志的驱动,而非盲噪之动。
所以,要达到动静互生的地步,首先得入静,而这个入静呢,针对的是我们内部的本底噪音,也就是说,不是平常的那种粗浅的、仅仅只是安静下来的入静。那种入静,结果无非是让自己淹没在本底的噪音里面。
更进一步,我们这里所需要的,是在排除无谓的躁动之后,把本底的噪音完全显露出来,然后令其衰减,从而得到一个更加纯净的心理噪音背景。
人类的精神,遵循一个基本法则,就是:越是纯净的心理噪音背景,越是能够激发清晰有力的精神作为。
这个原则,同时决定了人类的精神权能何以能演进的道理和方法。
有必要更加详尽地讨论一下我们日常的心理噪音背景。
心理的噪音背景,是在武学修途当中,很长一个时期里的大敌。
传统的御敌之术,就是修禅。
但是,传统的武学之士,修禅者可谓罕见,修禅能够行正道,则又罕之又罕。
今天,如果我们要重整这一伟大的武学呢?仍然还是必须修禅习静。
何以故?
要进入生理的层面,把心理背景噪音的强度,在生理的意义上,给降下来,非修禅而不可为。
参见:静。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