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不可避免要工业化,因此,人类生活方式的普遍城市化,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城市化,目前的主流阶段,还是各种供应的集中化:电力(能源)、通讯(信息)、物流(街道系统)这三大要素的集中供应,保障了在最低成本下,最多数人口生活品质的提高。
当然,这里面应该也可以做定量分析,多大的城市规模,才是经济效果最好的,过大了,会受到上述三大要素供应能力的限制,过小了,会迅速提高供应成本。
按照上述基本原理及标准,农村是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获得同等生活品质的前提下,成本会比城市高得多。
农业不可避免要工业化,因此,人类生活方式的普遍城市化,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城市化,目前的主流阶段,还是各种供应的集中化:电力(能源)、通讯(信息)、物流(街道系统)这三大要素的集中供应,保障了在最低成本下,最多数人口生活品质的提高。
当然,这里面应该也可以做定量分析,多大的城市规模,才是经济效果最好的,过大了,会受到上述三大要素供应能力的限制,过小了,会迅速提高供应成本。
按照上述基本原理及标准,农村是落后的生活方式:在获得同等生活品质的前提下,成本会比城市高得多。
经济是人群为着自己的持续生存而构建的工作协作方案,社会群体通过合作与交换进行财富生产与消费的活动,被称为经济。
生产
服务
消费
交换
物流问题,是一个比较好数量化研究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经济学问题。
物流的核心问题,就是优化结构以降低成本。
假设一个小区,100户,都去一个中心超市购物,每户每天购物一次。每户到该超市的平均往返时间是10分钟,那么每天为了满足该小区的购物消耗是1000(分钟×户)。
最缺的是对中医的更好的支持。
医疗的社会性保障,根子在预防,重点在康复,否则,必然会成为一个经济黑洞,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都耗不起的。
而中医,恰好在预防和康复方面,具有优势。
占据人口最大比例的亚健康状态患者,如果能够积极预防和中医调理,就能够以极小的成本,避免将来极大的医疗支出。
西医对于疾病的基本观念是有偏差的,直接导致了医疗财务黑洞的形成,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如果不预计到此点,难逃西方窠臼。
偏差体现在:
回到基本问题,何谓经济好?
我的朴素理解,就是先看一个简单封闭人群:
1,如果这个人群每个人都有工作,工作的成果又都被别人所享用,也就是生产和消费达到均衡,浪费保持在一定额度下;
2,这个人群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技术能够有条理地进入经济系统,从而有效改善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
以上两点,是核心构架,也是我看待经济现象的出发点。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的三大要素(能源、信息、物流)之一的物流,需要靠交通来承担。
目前的交通模式一个主体,就是汽车与道路。
中国的特点是,家庭居住密集度高,日常交通,以步行和公交为主,辅助以小汽车。
长途的物流运量,还是以火车、轮船为主,当然现在长途货车与飞机运量也上来了。
物流当中涉及的能源,就是一个需要精算的问题。
根据网络资料,粗略算一下电动汽车与一般汽车的能源效率之比较。
中国的电力来源的组成比例(2007年):
火电:80%,基本是烧煤;
水电:18%;
核电:1.8%;
其他:零头。
中国燃煤电厂的平均发电效率:约40%。
新评论
12 years 42 weeks ago
12 years 42 weeks ago
13 years 46 weeks ago
13 years 46 weeks ago
14 years 17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18 weeks ago
14 years 37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