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思想面临的局势

在围绕着财富-20世纪.4 那里,从产品与财富的角度,考察了思想一直面临的生存问题。这里,再从心理的角度予以讨论,以探讨其在20世纪所面临的新局势。

一般的概念里面,思想与行为甚至带有对立的色彩,是出于一种古板幼稚的态度:因为思想并非行为的操作手册,而只是行为在宏观历史性构架里面的一个环节。如果使用行为的作用域(参见心理是什么?.0)的概念,是比较好予以阐明的。

关于思想的几个要点:
1,每个人都具有其思想;
2,思想是超出心理的新功能;
3,思想的效能需要有更进一步超出思想的新功能。

人类面对存在

首先是有存在在那里。
对于那个存在,我们经由种群与个体的历史而拥有一些经验。
我们的经验告诉自己,这个宇宙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对这个宇宙的感知,如果把这本身看作是一个宇宙事件的话,该事件就一直是处于生发的进程中。
这,就是我们主要的处境。

这个处境的要点是,我们对那个存在的感知、认知、思想、...不管如何说,都属于那个生发中的事件进程。
关于那个事件进程的趋向,存在多种的说法,但不同说法之间的差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的相同的地方:都是以推进该进程为趋向。
那么推进该进程意味着什么呢?

评论尼采(1)

从尼采开始,因为尼采是揭举以哲学超越宗教大旗最著的人。

按照海德格尔的理解,尼采的关键词是:Der Wille zur Macht。中文的翻译有“权力意志”、“强力意志”等,我个人认为,更好的译名,可以从这条路【强健,是第一要务】上去寻找,或者比较两者,会是饶有趣味。暂时,我用强健意志。

先看尼采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关键词的。
在他1886年9月2日至母亲与妹妹的信中:

尼采 wrote:
在今后的四年内,我准备起草一部四卷本的主要著作;这部著作的标题就令人敬畏,《强健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为此我需要一切,健康、孤独、良好的心情,也许还需要一个妻子。

我们都是幸存者

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小矮人,...我们曾经的同行者,都已经灭绝了。为什么?
据说,三万年前,我们在石洞壁上绘制的壁画,可能算是一个答案:我们因为具有超出此时此地的观看的能力,而使得我们能够在11万年前严酷的冰期环境压力下,更加具有生存技巧。
也就是说,因为杰出,所以幸存。

与我们同一个属但不同的种,都无法生存下来,如果不是纯属偶然,就是意味深长的。
向后看,人,作为一个单一的种,具有思维当中特定的某种能力,出现于生命物种的系列,其意义,足以与动物与植物的分化相比拟,甚至有过之。

离开世俗和宗教的第一步

就是哲学。
一个哲学的典范,就是《柏拉图对话录.斐多篇》。
因此,下面的问题,都是基于仔细地分析《柏拉图对话录.斐多篇》来做讨论。

1,所谓哲学,我用来指特定的思想范畴,包括相应的能力和方式,是从世俗和宗教的夹缝里面挤出来的。当然,从发生历史的角度看,很难说宗教必然会先于哲学,但考虑到人类的恐惧很可能先于自信,所以还是可以大体有把握地说,哲学不大可能先于宗教。
世俗,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层面,因此,我只需要说,离开世俗与宗教,人类迈出的第一步会是什么?其实就是我所指的哲学。

思想的边界外是什么?

在此话题之前,必须是:思想可穷的普遍范畴。待补。

思想的边界外,正是思想的源泉,就是体证。

换一种说法,就是后续要讨论的问题,哲学,是近代科学之前西方世界最高的思想成就所在,然后就是科学,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哲学品味的实践,或者说贯彻。那么哲学之后,再进一步,是什么呢?
答案出现在东方,是道行。
这其中的问题很多,都需要仔细来讨论。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