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我还没看,也没看过陆川其他的电影,但我零星得到的印象是,这个人才具颇小。现在新出的导演,因为看片方便,啥盗版都买得到,所以学好莱坞的画面镜头都学得蛮灵便,记得瞄过一眼他给超男们拍的一个MV,不得不惊叹没才可以到那样的恶俗程度。
不看好这个南京,但,还是打算去看。
因为,历史题材的电影,其实是很难的。陆川固然驾驭不了,但影片既然上了院线,就已经构成了一个大众心理积淀因子。
难在哪里?难在历史本身其实很深奥,而电影,必须是大众的。
这个电影我还没看,也没看过陆川其他的电影,但我零星得到的印象是,这个人才具颇小。现在新出的导演,因为看片方便,啥盗版都买得到,所以学好莱坞的画面镜头都学得蛮灵便,记得瞄过一眼他给超男们拍的一个MV,不得不惊叹没才可以到那样的恶俗程度。
不看好这个南京,但,还是打算去看。
因为,历史题材的电影,其实是很难的。陆川固然驾驭不了,但影片既然上了院线,就已经构成了一个大众心理积淀因子。
难在哪里?难在历史本身其实很深奥,而电影,必须是大众的。
可怕的文学青年,把感想当思想。
年轻人感想丰富,是好事;学会节约使用文字,也是好事。但,若像海子那样,就不是好事;若像广大文青那样,也不是好事。
人,总得长大,是不?
这几天网络流行纪念海子,因此而感慨;大巴居然还会有文青来凑热闹,也因此而感概。
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合理的现象,就是“文学”常常成为垃圾桶。
这个垃圾桶最主要的内容物,是自恋,是泄欲,是气性,是意淫,是妄想,...
为什么说它合理呢?
因为上述种种作为,最方便的工具,就是文字嘛~文字的东西,最方便的包装,就是文学嘛~~
今天看了中国美术馆的《明清绘画精品展》,由故宫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共112件作品,其中故宫60件,中国美术馆52件。
有不少很令我兴奋的作品,细细地看了一整天。
(由于是古画,不允许拍照,因为闪光灯对作品有害,我把手机关掉闪光灯之后,偷偷拍了一些细节照片,可惜回来一看,很不理想,到底是手机啊,凑合着作为我叙述的背景吧。)
1,属于我最喜欢的徐渭的作品,只有一件《驴背吟诗图》。
这件作品没有徐渭本人的题款,但有两位距离徐渭不远的明代名家非常肯定地认为该作品为徐渭作品,并且直接在画作上留言说明。
第一次看现场版戏剧,而且还是越剧《红楼梦》。
这个版本有诸多令人不满意可改进提高的地方:
剧本的设计是面向普通人的,只顾及了老套的情节逻辑,缺单独的一幕来表达宝玉黛玉的相互知心;
一些唱词的设计偏俗,消减了内在力量;
演员表演不够出彩,黛玉逊于宝玉;
现在戏剧演员的唱功可能不如过去了,都是插电的,这没办法,上千人的大剧场,要求不能太高;
应该是现在比较依赖舞台道具灯光等的缘故,舞台动作少了一些表意空间;
...
说了一堆缺点,演到黛玉焚诗的时候,我突然闻到了黛玉所躺的藤床的味道,于是眼泪就开始吧嗒吧嗒地掉了,一直到终场。
从四川回来,至今,还是不清晰的感觉。
影像,是干嘛的?
是用于观看的。
观看所能够得到的是什么?
是冲刺,一些感觉,一些认知的冲刺,越深越好,越广越好。
如何形成冲刺的力量?
这就是我的问题。
首先,我自己必须感受到力量,然后才是如何形成表达力量的问题。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失败的例子,来说明即使你感受到了力量,如果其他环节不到位,还是很徒然地会交待给观众一个缺乏力量的影像序列。
常见,和动人,一般是矛盾的,因为我们的常态,就是缺乏动人,所以麻木,所以轻忽,所以平庸。
那么,如何在常见的街道上,令你骤然止步,猝然动容呢?
底下这两位谈论到一个问题,很有意思,就是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一幅作品的缺点,呵呵,谈论一幅名作,好在哪里,可以天花乱坠,不会有人指责你没眼光,至多只能说你就是一个粉丝,没辄;如果要求你评论其缺点呢?完了,估计很多人就不敢开口了哈哈!
---------------------------------------------------------
和平时代古代艺术品收藏中的“新股发行”
2008-03-07 作者:宾南
宾南/文古代艺术品也有“新股发行”?对于古代艺术品来说,会有“新”东西加入到原来的收藏领域内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同的领域,“新股发行”对原先的艺术品价格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新评论
12 years 51 weeks ago
12 years 51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3 weeks ago
14 years 26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46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