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发育,在某些阶段某些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交集,为了清晰起见,不妨约定,人类之外的其他动物,只是止于发育,而人类,则在发育的前提下,会有进一步可名为发展的系列事件。
这个约定是人为的,前提是,假定人与其他动物具有本质的区别,那就不妨把这个区别的界限放在发育与发展的分界上。
但问题是,这个所谓的本质区别,并不是一件非常清晰的事情,所以,考察这个交集部分,反到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发展与发育,在某些阶段某些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交集,为了清晰起见,不妨约定,人类之外的其他动物,只是止于发育,而人类,则在发育的前提下,会有进一步可名为发展的系列事件。
这个约定是人为的,前提是,假定人与其他动物具有本质的区别,那就不妨把这个区别的界限放在发育与发展的分界上。
但问题是,这个所谓的本质区别,并不是一件非常清晰的事情,所以,考察这个交集部分,反到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所谓古典,其最初的形成,与历史中对其进行再阐释的沉积,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个现象中,最主要的人类心理现象,是所谓“崇古”。
崇古,起先是一种学习心理,后来演变为一种社会心理。
我们的学习,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长辈的、过去的知识。如果知识的扩张比较缓慢,那么,由于一代代人之间的向上学习,就形成一个递归,从而容易导致人产生一个错觉:我是向父辈学习的,父辈是向祖父辈学习的,...越早人们的学问是越大的。
情绪首先是一种生理状态。
这意味着每一个特定的情绪状态,都具有鲜明的生理特征,因此,是可以采用一系列生理指标,予以明确描述。
然后,这种生理层面的状态,能够直接作用于心理、精神状态,而无论这种作用是否能被主体察觉或描述。
与常识相反,情绪并不总是需要被激发,毋宁说,情绪是常人持续进行中的状态变化,是心理底层恒常存在的一个生理-心理界面层。一个情绪状态,固然可以由外部事件所激发或转化,也可以在缺乏外部激发的情况下,遵循内部规律而演化。
杂念,首先是习性的表现,反之,不是所有的习性都可以表现为杂念。
所以,我们可以首先追溯杂念的诸等习性之源头。而实际上,在修行的意义上,我们最终也只有通过解散习性,来消融杂念。
杂念的一般形态,是自我的私语。这种私语,在很大一部分情形下,确实是显现为语言形式的,也就是个人的内心对话;也有一部分情形,是没有显现为完整的,或明显的语言形式的,也就是某种意象、感受、情绪、念头的混合物。
日常心理,一方面是我们日常行为的支撑,另一方面,又构成精神权能的自我厌弃的基础。
通过语言而实现构想。
文学只有两个要素,就是:人类与语言。运用语言来表达人类状态,就是文学。
因为语言是人类的普遍技能,所以文学是传播观念与情感,最具有渗透性的工具。
人,除了肉体有一个发育的进程,精神也有一个发育的进程,正是在这个进程之下,人所具有的写作动机与写作能力,都有相应的演进进程。
新评论
13 years 6 days ago
13 years 6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