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20世纪的主要景观似乎就是财富的暴涨,那么财富为何暴涨?
假设一个人每天全部的生产是10双一次性筷子,同时他每天全部的消费也是
10双一次性筷子,(吃是筷子,喝也是筷子,他所享受到一切就是筷子,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那10双一次性筷子,只是通用价值的另一个比喻),就是说,这个
人每天全部的生产都在当天全部消费掉了,那么我们肯定地说,他的财富永远无法增长。
既然20世纪的主要景观似乎就是财富的暴涨,那么财富为何暴涨?
假设一个人每天全部的生产是10双一次性筷子,同时他每天全部的消费也是
10双一次性筷子,(吃是筷子,喝也是筷子,他所享受到一切就是筷子,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那10双一次性筷子,只是通用价值的另一个比喻),就是说,这个
人每天全部的生产都在当天全部消费掉了,那么我们肯定地说,他的财富永远无法增长。
心理,何以成为我们要考虑的一个对象呢?
看到海水漫上来,我们说那是因为潮汐;
看到一个人走过来,我们说那是因为他愤怒。
这就是区别:我们都默认了人的行为的原因,是一种称为心理的东西。
那么人可以没有行为吗?一个物理对象静止,我们有可能忽略其静止的原因,但对于人,只有死人、以及类似死人的人,没有行为。活着的人,每个时刻都是处在行为之中,每个时刻我们都没法忽略其所处之行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个结论:心理,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必要环节。
谢谢guo提供的关于电视真人秀节目《完美假期》的材料,使得我联想到这个问题。
完美假期,是一个设计性强烈的实验,可以说,在这个实验设计下,已经几乎预先排除了美德自然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这个实验,以其缺失,能够说明的,恰好是德行发生的条件,而无法说明人性善恶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该实验,你要参加,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事先签署了一个你必须行恶的契约,因为你的目的是预定了的:获奖;你需要采取的行动选择也是预定了的:淘汰其他人。这样一个构架,意味着人的德行自然产生的条件预先就被排除,预先就是缺失的。
今天县长又打电话来让去吃饭喝酒,心里并不乐意,但为了爸爸可能要做的事情,还是坚持去.梳妆打扮加堵车,迟到了近两小时.好在他们似乎习惯了.
挺羞愧的件事,酒桌上,听着一个比我小的男孩夸耀自己的项目,忍不住说了几句面上带笑棉里藏针的话.人和人之间就是这么微妙,我为何还要起这么强的比较心?正因为都是家乡人,反而无法完全的放下虚荣心.
以前觉得压力重重不得不前进,有一个很大的顾虑是站在父母虚荣的角度想,如果我有朝一日不能让他们在家乡人面前炫耀和荣光了,是否,他们就会活得少开心些呢?毕竟他们的世界那么的小.
不得不说,人是个奇妙的东西。
今天有朋友来,一起吃涮羊肉。我一般的原则是吃素,偶尔不经意会吃点点肉。今天就吃了几块羊肉。之后胃里面一直难受,忍受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在上厕所的时候,全部吐了出来。
长这么大,这是记忆里面的第一次呕吐,所以忍受的时候,一直在想像该如何吐出来。上厕所的时候,从胸腹部一直到咽喉,整个对应肠胃道食道的地方突然发热,很像是一个逆嗝,感觉到胃的抽搐和咽喉食道的扩张,胃内容物就喷涌而出,连吐了4~5次,全身汗出,双手臂发麻,然后立刻神清气爽。随后自行清理秽物,包括用双手捧入下水道冲走,一点都不觉得难受。
现世里可提供给人的精神答案,无论是宗教的形式,还是思辨的形式,如果从性格的角度去看的话,就会发现,性格决定了最终的答案。
这里所谓的性格,指的是一个精神状态背后昂立的性格,例如大乘佛教,慈悲平和;小乘或藏传佛教,参杂了顺生应命;基督教,可以因为《达芬奇密码》而大动肝火,透着罪戾独尊之气;道家,则刚健冲虚。
我个人,性格上属于道家的立场。
之所以想起这个角度,是最近看到一些人的问题,以及自己的问题与经历的比较。
有起意要修行,或者上路了的人,法,永远是个首先遇到的问题。
怎么做,才能达到自己想象的目标?才能符合自己的预期感觉?
新评论
13 years 16 weeks ago
13 years 16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20 weeks ago
14 years 43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4 years 44 weeks ago
15 years 11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