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历史的比较

当比较历史的问题提出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我们迫切需要历史的元理论

比较历史的目的

拿两个人群做比较,甚至就拿一个人群的不同历史时期做比较,都是很自然的、也是有效的认知行为。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比较历史的目的,我们预期是什么呢? 当然不会就是一个谁比谁更先进之类的结论,那属于庸俗史学的简陋范畴。

比较,本身无非就是一种认知方法,,其目的是为更好地认识某对象而提供新的视角。更重要的是,能够用于验证历史理论的抽象范畴。

财富的生产-食盐与石油-20世纪.5

换下口味,这次我们来考虑一个具体的财富生产实例,食盐。

内地的食盐生产,大都是来自地下:在合适的地方,挖井,抽卤水,再把水蒸干,剩下盐。
在20世纪之前,只要凭借经验把打井的地点看好了,剩下的就都是体力活了,当然,巧妙的工具,也是多少能够节省些体力,但是,我们会看到,在没有发动机的年代,单纯依靠机械技巧来发展工具,并不能使得财富增长出现质的突破。

在中国,典型的井盐产地是四川,四川食盐的生产规模:

雍正九年(1731):四川产盐地区达四十州县,共有盐井6,100多眼,年销食盐达9,220多万斤;而相比之下,南宋年销6,000万斤为最高记录。

让我们向前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2

既然20世纪的主要景观似乎就是财富的暴涨,那么财富为何暴涨?

假设一个人每天全部的生产是10双一次性筷子,同时他每天全部的消费也是
10双一次性筷子,(吃是筷子,喝也是筷子,他所享受到一切就是筷子,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那10双一次性筷子,只是通用价值的另一个比喻),就是说,这个
人每天全部的生产都在当天全部消费掉了,那么我们肯定地说,他的财富永远无法增长。

让我们向前看-作为一个历史环节的20世纪

数字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关注历史的要紧事件。在这个意义上,20世纪发生了整个人类历史的一个要紧的事件,那就是走向一个全球框架的历史。
而21世纪所开始执行的任务,则是要沉淀下一个稳定的面向全球的整体社会构架。

所谓全球框架,是从不得不然的国际贸易开始的。而所谓不得不然的国际贸易,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工业革命的核心角色,是技术,而核心的技术则是:
1,发动机:把燃料转化为做功。
2,电信:把人类通讯信息转变为电磁信号。

太漂亮了

搭建国际空间站
---------------
来个对比:
另一方向,就是无底的黑暗了。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 Syndicat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