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群羊,我们似乎有两个理解并把握这群羊的方式:
1,给每只羊起一个名字,并因为某个个性特征而永远不会把名字给搞混淆了,那么我们晚上把羊赶回羊圈时,可以站在门口,一只一只地把回来的羊与记忆当中的那些具有个性特征的羊对上号,最后,我们可以知道,是不是丢失了羊;
2,数数,记住这群羊一共有多少只,然后在羊圈里面,再点一次数,就知道是不是丢失了羊。
面对一群羊,我们似乎有两个理解并把握这群羊的方式:
1,给每只羊起一个名字,并因为某个个性特征而永远不会把名字给搞混淆了,那么我们晚上把羊赶回羊圈时,可以站在门口,一只一只地把回来的羊与记忆当中的那些具有个性特征的羊对上号,最后,我们可以知道,是不是丢失了羊;
2,数数,记住这群羊一共有多少只,然后在羊圈里面,再点一次数,就知道是不是丢失了羊。
不得不说,人是个奇妙的东西。
今天有朋友来,一起吃涮羊肉。我一般的原则是吃素,偶尔不经意会吃点点肉。今天就吃了几块羊肉。之后胃里面一直难受,忍受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在上厕所的时候,全部吐了出来。
长这么大,这是记忆里面的第一次呕吐,所以忍受的时候,一直在想像该如何吐出来。上厕所的时候,从胸腹部一直到咽喉,整个对应肠胃道食道的地方突然发热,很像是一个逆嗝,感觉到胃的抽搐和咽喉食道的扩张,胃内容物就喷涌而出,连吐了4~5次,全身汗出,双手臂发麻,然后立刻神清气爽。随后自行清理秽物,包括用双手捧入下水道冲走,一点都不觉得难受。
经典世界指:经典物理学与相关数学范畴,基于经典物理学的化学,地理地质,生物学等.
这个经典世界的基础就是经典物理学加相关数学范畴.
所以讨论的出发点,就是这个经典世界与我们的日常世界是如何对应的.
这个论点首先会遭遇的反驳是:典型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理论不也是与日常世界紧密对应着的吗?
我的观点是:现在的经典世界是我们的日常世界的一个对应结果,但并非历史上的唯一结果.
我关心的不是如何由日常世界"推导"出经典世界,而是日常世界如何"决定"经典世界,因为我要得到的最终结论是:科学是人类的一种普适行为,与文化无关.
科学,常常被如此描述: 起源与发展于西方.
所以科学,很多人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部分,或者说,科学,被认为是一个文化范畴上的出身: 某些文化特质,孕育了科学,并导致了科学的全面胜利.
其实不然.
科学只是一种人类普遍行为,并不从属于任何特定的文化.
肯定会有人反驳说,那样的话如何解释现代科学确实只是起源并兴盛于西方?
那个问题其实是混淆了科学的本质与科学史.
从科学史的角度看,确实现代科学起源并兴盛于西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非得要从文化里面去寻找这个现象的原因.
从科学的本质来看,作为一种普遍的行为,其起源并不受地域制约.
待续.
凡是一个群体,针对其宏观性质,似乎总是可以引入热力学的方法,获得一些宏观描述.
社会心理,表面上是一个群体概念,实际上,是具有个体心理的细节作为基本机制的.
而我们如果试图了解个体的日常心理,特别是,如果我们试图了解我们自己,社会心理的角度,是一个必须的角度.
一个群体当中个体心理的相互投射,可以类比为具有近完全弹性碰撞的动量传播粒子系统.
--------
一个比较好的习题,是一场街头斗殴的群体心理过程.
--------
引入热力学方法的目的,能够得到的好处,是可以尝试建立可以确定取值的系统状态变量.
所谓至道无华,觉得可以直接总结如下,都逃不出这条路:
第一步
让你的身体处于最放松的状态,不管是什么姿态,什么环境,开始想,(其实也不用开始,自然就会,呵呵),任意的想,然后,突然,就是一个心理动机出来,看到自己,那个刚才在 想 的自己,轻轻、缓缓放下的感觉,看是否做到在这个放下的过程中,没有了想,所谓 非想
感觉到了非想,是第一步。
一般的入门者,这个非想的状态,很难保持多久,一般就是几秒,所以最初的练习,就是不断地去实践这个非想,等到你能够轻易地做到非想了,可以进入:
第二步
非非想
新评论
13 years 4 days ago
13 years 4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