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实验者有个结论,黑猩猩能够:
1.为1小时后执行的任务准备工具;
2.搜集工具与使用那些工具之间的间隔可以达到14小时;
3.面临一个工作而需要选择工具时,并不需要非得看到那些工具,而是可以想到。
类似的实验,可以在幼儿来做。
从这些智能的角度,缺乏独立生活经验的幼儿,是不如成年黑猩猩的。
所以动物智能,只能是一个发育的概念,就好像任何生物的概念,都有必要看作是进化的概念一样,智能有一个个体关联外部环境的行为发育的过程。但显然,这个过程对于智能发育是有上限的,面对类似生存压力的黑猩猩,和我们人类,智能发育从哪里开始分叉?
不少攸关我们自身本质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询问黑猩猩,地球上最接近人类的动物。
一个比较模糊的时间点是,大约在5,6,7百万年之前,从一种灵长类动物当中分化出一个新物种,而大概在20万年前这一支物种达到了完全现代人类的状态。
1岁4个月的小侄女见到我总是要“飞”,就是叫我把她往上抛...
今天中午给她飞了几下,再把笑呵呵的她放下来,突然,她接下来的反应令我吃惊:
她“哇”地咧嘴就哭,转身就往地上趴下作抢地状...
我心下一惊,这不就是道德的原始发生吗?
当然,她哭了几下,无效,又起身往我身上沾,还要飞!
道德的婴幼阶段,就是道理。
小侄女能够听懂某些常见的意思,也善于叽里呱啦音节鲜明甚至有韵律地说她私人的语言,但于我们的语言,还不能清晰地说一个词汇。
也就是说,还没有基本的跟她讲道理的条件。
但是,她这种行为上的涵义表达,正好表达了原始的人性反应。
回头看对于成人世界而言,何谓道德?
例如考虑这样的差异:
儿童通过手工操作获得对简单机械工作机制的了解
儿童在使用现代家电或者电脑时所形成的机制概念
这样两种行为具有什么性质的差异呢?
一件有趣的案例:
在某个海外学者或海外职者为主的论坛,所进行的一次吵架。
缘起是某大学的教师A,寻求一个社会学词汇之汉译,期间B插嘴,大概AB之间在此论坛有宿怨,由此而爆发穷极心思之骂战。
有意思的是缘起在讨论“Social Presence”这个词,而这个讨论演变为骂战的过程正好是这个词极好的场景演绎。
假设这样一种性质的骂战发生在一般所谓网络愤青之间,无足为虑,但此间之A君大概是某大学教育学社会学相关之教授,B君不详,两人在真实世界应该都是属于此社会之知识分子阶层,从此案例,我们可以了解此社会之极大缺陷,因为这个案例乃是属于狗咬人的常见场景,而绝非属于人咬狗的罕见场景。
新评论
13 years 6 days ago
13 years 6 day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8 week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