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无庄严,是人的两种本质不同的境界。
庄严,人因此而具有神性;无庄严,人因此而纯属动物。这两者之间的界线,是无数人极力否认的,因为他们蔑视与讥讽神性。而这,又是因为他们感知不到神性。
他们因此是可怜的,因为,所谓神性,无非只是人类之未来,施于今天的种子。因此,他们无从感受到人类未来之幸福,仅此而已。
也还有人是有异议的:人赖以超越动物的,难道不应该是其他什么吗?例如智力。
不然。
庄严,无庄严,是人的两种本质不同的境界。
庄严,人因此而具有神性;无庄严,人因此而纯属动物。这两者之间的界线,是无数人极力否认的,因为他们蔑视与讥讽神性。而这,又是因为他们感知不到神性。
他们因此是可怜的,因为,所谓神性,无非只是人类之未来,施于今天的种子。因此,他们无从感受到人类未来之幸福,仅此而已。
也还有人是有异议的:人赖以超越动物的,难道不应该是其他什么吗?例如智力。
不然。
第一章,武学入手
在每一个时刻,贯注三个要点:静、动、净。这就是武学人生的根本着手处。
【静】
静是起式。
惯常的人生,充满了躁动、散逸、虚矫、麻木、。。。唯有,静而后明。
故,每个时刻,吾等必须迈入静定,作为起式。
静,是多层次递进的。
最粗浅的静,就是安静,不躁动。
但是,这个静所具有的一些表观特征,例如肢体的无动作,表情的安静,等等,都并不是实质的静所必需的,所以说,这个层次的静,是最粗浅的静,是一般人入门时,所唯一能够理解到、并可能做到的静。
我是这么看的 (648字) 青牛之角 2009-04-17 12:26:20
心志的生灭,不管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
一般我们所能够遇到的最艰难困苦的问题,正是,心志,生不起来。
一般最令我们激动奋发的事情,就是,心志勃然而生。
然而,心志,常常都是,生,而后,灭;每一次生,都需要足够的等待,甚至,陷入等不到的绝望。
所以,我们承认,心志,是我们修行最困难的课程之一。
所以,我们需要集中智慧,来看清楚,何以心志有生灭。
先看灭。
最常见的灭的场景,就是日常生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日常生活简直就是一个无边的泥沼,千千万万生灵千千万万的心志勃发后,咕嘟冒个泡,攸然寂灭。
过去的全部经验告诉我们,越是高妙的心,越能驾驭这身。
一种奇妙的关系:远行的心,似乎距离身越来越远,其实,是越来越近。这是一个可靠的结论。
何故?
让我们回到那个经典的问题:自我,或者说心,在哪里?
楞严经正是以这个问题作为入道之门的。这里,我们不妨也来做一个讨论。
按照现代生理学的看法,自我,无非只是一种意识,属于大脑以及相关神经系统的功能表现。那么,是否就可以说,心,在躯体内部呢?
身与心,身体与心灵,生命与精神,不管用什么词汇,这两者的关系,一直是古往今来最热议的问题之一。
最经典的一个议论场景,是佛道之间的相互评论:佛家说道家整天炼丹修气,心里却晦暗如故,道家说佛家整天心壳子里打滚,身疲心必弱。
最现代的一个议论场景,是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论题,心身医学因之而得以成立。
其实,关键的问题是,身与心的关联,是分层次分等级的,大家所争论的对象,是处于不同层次与不同等级的,不认识清楚这个等级制,是无法看清楚身心之真实关系的。
身心关系是分层级的。
第一个层级,就是现代身心医学所研究的那些现象,例如,
新评论
13 years 1 day ago
13 years 1 day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4 weeks ago
14 years 27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8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29 weeks ago
14 years 47 weeks ago